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叶檀

  • 固定链接 '对股市与楼市不要厚此薄彼'

    对股市与楼市不要厚此薄彼

    提交: 2015-04-30, 22:51:00

      不卖土地卖股票,不印钞票印股票,听着挺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企业融资服务,其实未必。

      卖土地还是股票,收益到了谁手中?

      在上一轮楼市黄金阶段,有两类群体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一类是手握土地的群体,他们通过土地这一房地产原材料的溢价获得收益。根据管清友、郝大明的文章,2001年土地出让收入只有1300亿元,2002-2003年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比重连续两年大幅提高,从2001年的16.6%提高到2002年的28.4%,2003年的55%。2007年突破1万亿元,达到1.22万亿元,2010年突破2万亿元,达到2.75万亿元,2011年达到3.15万亿元,“土地财政”迅速做大。不仅如此,围绕土地的税费也迅速壮大,2011年土地出让收入3.15万亿元,5项直接税收8228亿元,抵押货款净增1.27万亿元,如果将三者之和界定为“土地财政”,2011年与地方财政收入5.24万亿元基本相当。

      重复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意义不大,关键在于认清,土地在特定时期成为财政之钥,在一个征税能力不强、货币政策传导不那么灵敏的社会,成为撬动投资的杠杆,弥补了地方政府税收不足,也成为变相的税收工具,由于富裕群体是主要的投资购房者,房地产成为面对购房者的隐性税收。

      另一类是眼明手快的房地产投资者,如温州、山西炒房团,专业房地产投资人士掘取了第一桶金。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投资收益不同,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部长余斌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3年房地产投资平均每年增幅是24%,2013年开始投资收益大幅度下降。假设每年投资收益率增长24%,13年后投资收益增长16.38倍;假设是10%,13年投资收益增长3.45倍。现实是,2000年在一线城市花每平米3000元买的商品房,13年后上升到4万以上。

      这是疯狂的投资回报,即使刨除了各种税费,投资者所得奖赏远超其想像,这也是房地产投资、炒房团常常引起公愤的原因,当然,房地产开发商也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但这就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有可能当时政策有失平衡,但在货币与资产同时大规模膨胀的情况下,房地产恰好成为最重要的蓄水池。

      股票市场几乎是房地产市场同步发展,我们不是没有印过股票,还大印特印过,股票市场牛过,也熊过。股票市场也确实成为了中国经济的解困器,为国企脱困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央企能发展到今天,一定程度上也拜股票市场所赐。直至今天,股票市场还被赋予引领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重任,现在又担负起了为中国创新企业打开财富之门的任务。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不同,房地产市场周期较长,上一波及时进入房地产市场、及时套现的人大都会赢利,而股票市场周期有长有短,二战后经济上升、货币发行,造成美国的长时间牛市。通常而言,赢利有几种可能,或者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好,使投资者得以分享发展红利;或者是其他投资者接盘亏了钱。股票市场震荡剧烈。

      根据2012年5月西南财大发布的首份《中国家庭金融报告》,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参与率只有8.8%,盈利的家庭占22.27%;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1.82%;亏损的家庭比例达56.01%。高达77%的炒股家庭没有从股市赚钱。资本货币市场全民赢利都是幻觉,无论房地产还是股票市场。

      过高的房地产市场增加了交易租金,却解决了财政压力。政府通过股票市场缓解了企业债务压力与融资压力,但没有得到足够的税收,不必说,中国最伟大的公司都没有在境内上市。对于市场不必抱极端态度,都是投资品市场,以为一个是良善之辈一个是恶霸,没有必要,市场就是市场,你喜不喜欢,他的秉性都在那里,逐利,如果监管不严,会非常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