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李彬

  • 固定链接 '投资长赢的真谛――建立自己的投资优势(转载)'

    投资长赢的真谛――建立自己的投资优势(转载)

    提交: 2011-09-01, 18:13:00

     
     

     
    投资长赢的真谛――建立自己的投资优势


     如何在投资中盈利有大概的两种情形:
    一、偶然的,如果你偶然的或就来资本市场玩一次,那么你要赚钱的话,很简单就是你的聪明(不是智慧)或者运气有利与你就行了。
    二,我们要讨论的,是长期的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或投机的人,所谓盈利是长期(至少若干年)或者就是在你结束投资或投机活动以后,你的财富要明显多于你开始进行上述行为时。也就是说,不管你进行的是所谓长线还是短线,还是什么别的方法,只要你是经常的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或投机,那么短时间内的盈利和亏损都不能说明问题。

        进行上述讨论很重要,因为有很多人经常有点小收益,并因此沾沾自喜,但是,一个巨大的亏损就可能把个人财富打回到起点以下。要知道,资本市场的残酷之处在于它的“一视同仁”,不管你是业余选手还是“德乙”还是“英超”亦或“甲A”都毫无怜悯之心。如果一个人到老因为进行投资或者投机活动而财富不但没有增加还减损了许多,那么损失的不但是钱,还有精力和幸福。

        

         主题  投资或者投机是竞争行为,不可能不出现亏损,问题是亏损降临到谁的头上

        要想获得投资或投机(简称投资)收益,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投资活动是在资本市场里进行的,这里先说个题外话,现代社会的基础在于生产,没有生产,人类无法生存,当然也不可能搞别的。而现代生产的关键在于生产的循环,即要能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剩余再生产。各种所谓的经济危机均表现为生产的不能顺利循环,比如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比如企业没钱购入原材料,比如企业收不回卖出产品的现金等等,从宏观角度看就是有很多企业破产。产生生产不能循环的原因在于人类无法确定的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否一定有人要能交换出去并获得货币。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无效生产和信用破灭。这就是经济活动的风险即损失的可能性的根源。从目前人类的生产管理水平看,人类肯定会产生无效生产和信用破灭,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相反的情况。也就是说,生产过程中,产生损失是一定的,问题在于,损失具体产生在社会的哪个部门,哪些人会成为不幸的人是不确定的。

       资本,在这里指在现代经济中,为了组织某种商品的生产而预先支付的社会财富。包括会计上的自有资本和负债。不管是那种形式,都是出资人将自己拥有的社会财富(通常表现为货币)交给企业,而企业用这些财富购买所需设备、土地、劳动力、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然后生产出产品并销售。由于,生产出的产品(可能有型或无形)有可能能销售不出去。但是,资本所购买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绝大部分则肯定会被消耗掉(可能土地难消耗点)。因此,如果企业长时间都不能完成销售的话,资本就会被消耗掉直到不可能维持企业的生产。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亏损。而资本如果不想被消耗的不可能维持企业的生产,就必须有新的资本补充,从宏观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财富除了被消费掉的那部分外的剩余部分,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重新进入再生产循环过程不断地形成资本。都是,如果投资人发现自己的投出的资本没了,谁还会出钱呢?相应的如果企业的商品销售出去了,销售商品获得货币就会归出资人所有,这些货币减去预先的支付(资本)剩余的就形成利润。

        因此,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投资实际是一种不确定性行为,要么产生利润,要么产生亏损。从上面分析可知:一、就目前人类的水平来看亏损一定会产生,利润也一定会产生;二、问题是哪些地方产生亏损,哪些地方产生利润,这个人类无法确切的明了,或者说人类无法取得共识,即使取得和实际情况也可能不符。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马克思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彻底改变现状。比如有的人根本不投资。 对于投资的人,都是希望利润归自己,亏损归别人。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目前的办法就是对资本进行交易。不同的投资人通过交易获得自己想要的那部分,然后自己承担所带来的后果。

        新的问题又来了,人类所发明的所有制度都会因为被人类所利用而变得面目复杂(不能完全说面目全非),在资本市场里,由于交易的产生,就存在交易的对价,就存在利润是否能补偿交易对价的问题,这就产生了新的不确定。同时,有的人(为数还不少)对取得何种资产不感兴趣,而却对期间的价格变化感兴趣,并企图利用这种变化,这又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资本市场里,我们会看到四种不同的不确定性。
    1,某份资产(对资本的单位或法律属性的表述)是否有利润或亏损的不确定性;
    2、资本产生的利润与其市场价格关系的不确定性;
    3、市场价格被利用产生的不确定性。
    4、上述三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产生的较复杂的情形。

       如果我们把这些不确定性称为风险(风险一般指不确定性的负面),那么资本市场实际是个风险市场。人们都希望通过交易或持有某份资产获得利润而不是亏损。

        所以,投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竞争:因为不能够确保所有人都得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有节制的斗争。竞争的结果就是一定有人亏损,这是一个残酷的结论。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投资或者投机亏损了,你可以责怪政府、人行、专家、主力、自己,但是,请明白,不管监管如何如何,在资本市场有人亏损是一定的,因为,如果人人盈利,这个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如果不想投资或投机亏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投资更不要投机。

     

    辨明投资的竞争优势

    一、我们的目的、胜利条件、所需要的高度和路径

        投资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如果不存在竞争,例如,就我说了算,我想我会用尽量低的价格购买我想要的资产,问题是可能吗?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呢?这里说的是长期的在竞争中取胜。我想,首先要明确一点何为取胜?这就要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标准。例如,你今天买入了股票,明天股价涨了,你胜了吗?如果连续三天涨停,然后你卖了,你胜了吗?如果你卖了之后半年内股价翻了一番,你胜了吗?如果三年之后,股价跌倒你的买入价,你胜了吗?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股市大部分时间讨论的不是如何胜利,而是胜利的标准,什么才算胜利?就我来说,我认为长期的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或投机的人,所谓盈利是长期(至少若干年)或者就是在你结束投资或投机活动以后,你的财富要明显多于你开始进行上述行为时。基于,我们的投资形成了一个市场,那么我们的标准也可以定义为长期来看战胜市场。这里又可以分出两种标准:1、投资的业绩波动高于市场波动,在大部分年份好于市场,包括在大部分上涨的年份和部分下跌的年份;但允许在部分下跌年份业绩比市场差,最终涨的比市场多(多涨减多亏)。2、投资的业绩波动小于市场波动,在绝大部分下跌年份业绩都好于市场,而在上涨年份和市场差不多或者在一些上涨年份比市场差,最终涨的比市场多(平涨加少亏)。当然,胜利的标准有很多,不止上面说的几个。

        我们讨论胜利标准的目的是要说明胜利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本质上讲胜利标准是达到终极目标的中间目标。如果,我们的胜利标准定的不合理,一、会使我们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徒费精力。二、严重的会使我们偏离我们的终极目的,南辕北辙。

       在确立了我们的投资目标和胜利标准后,我们还必须明确一点,就是竞争优势不是说我们要成为巴菲特第二、第三或者第N。我们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取得了鹤立鸡群的成绩,那么一定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种综合再次出现的几率远远低于中六合彩。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富裕一些,而不是像巴菲特那样富裕。同时,我们要明白,不是说必须最好的才能生存。在足球领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马拉多纳、罗纳尔多和梅西那样的踢球,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可以成为职业球员,靠踢球生活并过的不错。

        因此,竞争优势不是要求我们做到最好,而是要求我们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什么高度呢?至少必须比市场的平均水平高。用格雷厄姆的比喻说就是必须比市场先生做的好一点。

       接下来,我们好要明白获得投资优势的途径是很多的,并没有说一定只有什么方法才行,有的人仅仅靠自己的天赋就可以做的不错。但同时,也不是说随便什么东西就能获得成功。通往山顶的路不止一条,同时不是所有的路都通往山顶。

       二、竞争优势的一般概述

        一般来说,竞争有两种主要形式,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当然,这里外部和内部的区别是相对的。就商业而言,竞争方一般包括买方和卖方,或者说(更确切点)需求方和供给方。竞争包括买方和卖方间的竞争(外部竞争),买方和买方间的竞争,卖方和卖方间的竞争(内部竞争)。竞争优劣势的一个基本表现为:在外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其内部竞争会加剧。例如,如果买大米的人很多,而卖大米的人减少,那么买大米的就处于劣势,这是大家会看到人们排队买大米,甚至为此发生争执,反之,如果卖大米的处于劣势,那大家就会发现到处是卖大米的吆喝、降价、甚至有卖大米的攻击其他同行有问题。

        那么,我们一般的普通投资人,是买方还是卖方呢?这里又有个相对问题。首先我们是买方,因为,普通投资人构成了投资市场的需求方。例如普通投资人越多,股市越热闹,但不会增加一股股票。投资市场的供应方是投资标的创造者,例如上市企业是交易股票的创造者,上市的可流通股票越多,股市的供给就越多。中国股市从2001年到现在总市值翻了好多倍,当指数涨了一点点,就和供给增加有关。同时,作为普通投资人,我们之间可以相互买卖,普通投资人又有买方和卖方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普通投资人根本上是买方。

       因此,当股价上涨时,首先说明股票的需求上升了,那么首先是对发行股票的企业有利,我们可以看到,在股票上升时发行股票可以圈到很多钱。其次,对于持有股票可以卖出的人有利,他们可以看着账面价格的上升。而对于拿着现金的投资人不利。因此,股票的持续上涨其实质是普通投资人内部竞争加剧的结果。为此,我们必须明白,如果股票持续上涨,恰恰意味着,所有普通投资人竞争优势的逐渐丧失,这里,最后持有的人竞争优势丧失的最快,以最低价格持有的人竞争优势丧失的最慢。而如果股票价格高到某个区域时,则可能所有的普通投资人都是输家。例如,现实就出现过的,中小企业高管大规模辞职,然后卖股套现,接着有少的多的钱成立一个和上市企业差不多的企业。这里股东都是受害者。还比如,企业为了股价,业绩造假,高价收购等。

       我们必须明白在内部竞争加剧时,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是聪明人,而很可能是最后的输家。例如南明时期,面对清朝的步步南逼,南明小朝廷那些内斗胜利者非死即降,能苟延性命就算万幸,何来荣华富贵?所以,内斗内行者绝对不能依此认为其是常胜将军。

       作为普通投资人,我们首先应该判断我们所处的位置,我所面临的内部竞争的情况,普通投资人群体和需上市公司融资群体谁的内部竞争更激烈,并就此得出我所处位置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我们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出。

       除了买卖方的竞争外,作为投资人还受到两个重要竞争因素的影响,1、所投资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劣势和时间的竞争优劣势。所投资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劣势是我们投资的基础,而时间的竞争优劣势则反映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竞争优劣势的对比会得到加强,当时间过长的话,这种对比就会发生变化,为此在投资时,我们必须考虑自己是时间之友还是时间之敌。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在外部竞争、内部竞争、所投资企业自身的竞争和时间的竞争这四个要素中占有3个竞争优势就比较明确了。

        例如,我们投资了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业绩会越来越好的企业。但是,我们是在大家都追捧的时候买的。那么1、在与上市企业的竞争中我们不占优势,如果,上市企业利用大家的追捧发行新股,那么在不讨论新股用途的情况下,首先,我们基于劣势。2、在于其他普通投资人的竞争中我们也不占优势,如果股票得到继续追捧,我们可能获得优势,但是除非我们放弃该股,否则优势不能体现。而如果放弃,则我们也将放弃企业的竞争优势。当然,如果市场发生变化,我们将处于劣势。3、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拥有。4、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企业会越来越好,我们是时间之友,但如果时间太长,企业的竞争优势则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有3、4两个优势,而在1、2则不具有优势。其中第2和第3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相反性。为此我们处于2比2或2比1点几的胜算之间,没有胜利的把握,如果,第2项有优势,即股价继续得到追捧,且我们决定实现该优势,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将放弃3项优势全部和4项优势部分,显然我们的优势不到1分(如果1项1分的话),即我们的获利有限。如果,我们不打算实现该优势。那么要获利就必须是第3项优势全面压过第2项可能带来的劣势,形成3、4项比第1项的2比1优势。很显然,这就取决于时间。如果时间太长,企业的竞争优势发生变化,那么3、4项优势就都没了,这时,我们就只能祈祷有傻瓜在第2项中来救我们了。看见,上述投资情形,我们无必胜把握,不能叫有投资优势。但如果我们在投资时,股价没有收到追捧,起码企业没有利用此发行新股的动力,那么,我们在第1项就具有优势,那么无论第2项怎么变,我们都有了一个3比1的优势。(1、3、4对2),你看胜券在握了。

       再比如,我们投资一个质量不好,但价格很低的企业,这个价格低于我们新建一个类似的企业所需要的资本。那么我们首先在第1项有优势,第2项如果市场观点不发生变化,那就是劣势,第3项劣势,第4项,如果企业发生积极变化就是优势,否则就是劣势。可见,如果要取得投资优势必须第2项和第4项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所以,格雷厄姆们投资此类企业就需要一些“催化剂”,否则只能听天由命了。

    投资长赢的真谛――建立自己的投资优势

    主题:获得投资优势的个人修养

        从商业上来说要获得持续性的优势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立某种垄断即具有排他性的优势。但是,投资领域属于典型的自由进入领域,除非国家的力量,否则是不可能排斥其他人的。那么在这样的领域要获得优势主要靠在正确的时候站在正确的地方。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认识方面:1、是否能正确观察事物并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2、当事物发生质变的时候是否能比大众平均水平前观测到这样变化。3、自己对自己上述两个能力的客观评价的能力。二、方法方面: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对投资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各种情形进行分析,分出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越多,获胜的可能性越大。三、时机方面:就如同查理.芒格说的那样,股市和赌马是一样的,既有良驹也有病马,傻瓜都知道良驹跑得会比病马很快,热门马比潜力马更可能获胜,但正因为如此,赌注就会不同,那些把赌注押在热门马身上的人未必会有任何投注优势。然而如果在偶尔会有定错价格的机会下注,将能够得到非常出色的投资结果。这里有两个要素(1)市场出错,给出了错误的赌注;(2)你是对的,果断地下注了。要做到这两点有两种模式,(1)、运气,瞎猫碰上死耗子;(2)、准备,运气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希望一生有那么几次运气,最好我们有准备。也就是我们在认识方面和方法方面做好准备。

        但是,人类是一种很不可靠的动物,我们的思想里有很多的“小我”,这些“小我”的思维模式可不一定是一样的。当关键时刻来到时,我们不一定能用正确的方法和能力处理,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伟人在关键的时刻犯了错,“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么我们如何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努力的统一我们思想里的各种“小我”,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思考时的不必要的干扰和随意。

        我认为以下几点对提高投资领域的个人修养十分重要:

        1、努力消除自身人格上的重大缺陷。所谓人格缺陷包括人在性格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缺憾。虽然历史上有很多伟人都有明显的人格缺陷,但是这些人一般都集中在政治或者艺术、研究领域。在政治领域,权力可以对人构成保护,一旦失去权力的保护,有重大缺陷的政治家可能会遇到对其极不利的情况。而在艺术、研究领域,人们提供的专业环境会对人构成保护,而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那些商业性强的艺术领域有重大缺陷的艺术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自由竞争的投资领域,基本没有特别的保护,人格缺陷更可能造成对自己的误导,并被他人或市场有意无意的利用。例如,性情的不稳定造成的冲动地买入或卖出,然后不断地后悔。有漏洞的船不管跑多快都跑不远。查理.芒格在哈佛学校关于人生痛苦的四味药的演讲和关于人类误判心里学的演讲对各类人格缺陷有着深入地分析。

        如果仔细观察巴菲特,就可以发现巴菲特最大的长处就是没有重大的人格缺陷。巴菲特并不是发现高成长行业的行家,他错过了美国经济发展中的绝大部分机会。在60年代后半期发现了保险业的成长,并亲力其中。但,美国保险业的好时光不到10年就结束了并且在80年代中进入恶心竞争期。传媒行业在70年代只能叫稳定成长,到90年代后期就进入夕阳了。但是,巴菲特一生只遇到2次亏损,并且均不是伤筋动骨,原因在于1、巴菲特不会长期让错误思维控制自己,2、巴菲特对投资的优缺点都有准备,3、无论情况如何,巴菲特都保持财务上的安全,对各种失败有应对的准备。除此外,我们可以发现,巴菲特在表达观点时是很小心的,不信口开河。

       2、拥有一定的知识、人生阅历、人际关系、热爱并善于学习、独立思考,这里的知识即包括财务知识,也包括经济学、法律、政治、历史、数学、哲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一些技术知识。这些知识既要包括一定的深度,也要一定的广度。关键是知识必须是正确的知识,那种神秘、虚无的高深,对投资有害无利。人生阅历即是很重要的知识来源,也是知识转换为能力的必要过程。好的人际关系能带来好的人生阅历、重要的信息和知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克服困难的帮助。学习是一个吸收、怀疑、扬弃地过程,只吸收不怀疑和只怀疑不吸收都不好。对于投资来说,各种信息都必须怀疑,只有通过批判才能够继承,否则必然陷入盲从、偏执、教条的怪圈里。而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要爱学习外,一定的勤奋和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

        3、弄清楚自己的能量圈边界,不去投资搞不清楚的东西。老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孔子曰“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芒格说“没有边界的能力不算能力”巴菲特“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什么。”对于投资人来说“不应该投资什么,因为我搞不清楚”比应该投资什么重要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基本不投资那些搞不清的东西,我们就成功一半了。

       4、对风险的关注。风险是对不确定性的负面描述,机会是对对不确定性的正面描述。投资就是对不确定性的判断。这里关键是风险的关注,而不是对机会的关注。能够屏蔽各种所谓机会的诱惑而习惯性地、自觉性地发现并分析投资标的的风险是投资者避免失败的基础。

       5、聚焦自己的优势,反复研究,扩大这个优势。投资实际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多数部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的特点不一样,产生、发展、衰落的具体动因也不一样,外在表现形式更是千差万别。而不同的人因为人生、学科、经历的不同,会自然的对不同行业和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理解。人类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分工合作,不同的人关注不同的领域并熟悉,精深。因此,一个人要对所有行业、企业都熟悉到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是不可能的。为此,投资者应该集中精力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分析、观测,并反复如此,这样才可能发现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这和九段和业余在同一个棋盘上看到的完全不同是一个道理。

        6、通过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人观察事物都是片面的,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可以增加对事物全面行理解的可能性。很多投资家都有对投资的多角度审视的能力和习惯。例如,巴菲特可以从内在价值、概率、经营活动、管理层等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按芒格的意思就是建立多个模型。

        7、当机会来临时,要敢于投入。不知亏损为贪婪所蒙蔽而乱投入资金是投资的典型错误,而畏首畏尾、犹豫不定也是投资的大忌。我们在通过全面而谨慎的分析认为某项投资既是安全前途也不错时,应该进行投资。即使某些投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只要不确定的概率不大且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可控,应该进行投资。如果要等到什么都是确定的,那么其他人也会投资,何来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