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叶弘

  • 固定链接 '以退为进――蓝筹休整,题材股将再趋活跃!'

    以退为进――蓝筹休整,题材股将再趋活跃!

    提交: 2011-03-10, 23:45:00

    上证大盘在3002点也就呆了一个晚上,今天开盘即跌,大幅下挫。

    不论怎么说,3000点是见到了,随了人们的心愿。投资者到此一游,也算不虚此行。免得大家老惦记3000点。现在好了,站上3000登高远眺,头晕,又匆忙下来。

    很多人把上证3000点当成理想与目标。叶弘在博客中提醒:“别以为上了3000点就是好事”!3000点上去了,站不住,又连滚带爬下来了。

    上去的时候,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板块,煤炭板块,有色金属,板块热点轮换,共同努力,推动大盘磨磨蹭蹭,终于磨破了3000点。一些人因站上3000点激动不已,对后市充满期待与憧憬,此时大盘却在酝酿一跌。今天上证收报2957点,下跌45点,显示大盘上涨的基础并不牢固。

    上证3000点得而复失,一念之间。如梦如幻。这让我想起徐志摩的著名诗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不过今天急跌,仍可看成是以退为进。大盘上去得勉强,下来当然容易。下来了,也轻松了。没必要大惊小怪,市场再度蓄势,再度跨越3000点的时候,估计人们就不会象这次这样激动不已了。3000点没那么重要,也没那么多的技术含量。它就是大盘震荡上行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地,一个我们曾经多次到过的地方。

    3000点上去了,没改变什么。3000点下来了,也没改变什么。

    我认为,震荡上行仍是大盘运动的主要趋势。

    回归现实吧。千万别因为指数上了3000,就脸红脖子粗,就激动不已。以目前的政策与资金背景,股市其实没多少东西能够让人激动。通胀时期,如果能以平常人,在股市的震荡与波动中,把握节奏,赚些小钱过日子,已属不易。知足吧!每天盯着盘面,总有涨停板的股票,但多属“你方唱罢我登台”。热点转换太快。看着热门,其实赚钱的机会并不多。问题是钱没赚到,人却兴奋起来了,就象眼巴巴的看着宽阔的水面,总有大鱼小鱼跃出水面,让人眼馋一样。但并不意味着你勇敢地跳入水中,就能抓住水中的鱼儿一样。

    短期看,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大盘绩优蓝筹股折腾了一阵,又是虚晃一枪,然后鸣金收兵,进入休整、或震荡状态。他们本来就属中长期的价值投资品种,短期内被激动得象“黑马”,上串下跳,图一时冲动与快乐,但并不具备持续上涨、加速上涨的的基本条件。随着年报业绩公告进入密集期,业绩大幅增长而股价又明显被低估,或与年报同时推出大比例送转分红方案的股票,将成为盘中最具暴发力的品种。

    本博此前多次提及的深圳本地股华侨城(000069),因年报10送5转增3,业绩大幅增长而走势强劲。上海本地低价股申达股份(600626)同样也因年报业绩大幅增长,同时推出10送2转3,大幅飚升。这是一种类型,可以此为样本,在同类股票中选择潜力品种。特别提醒,只是一种思路,不建议追涨。

    另一类型是中小企业板。年报期间,大比例送转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创业板泡沫太大,定价太高,包装太浓厚,从成交情况看,市场参与创业板的人气明显趋弱,安全性较差。故本博不建议参与创业板。比较而言,中小企业股票多,高、中、低价俱全。选择余地较大。中小企业板仍是成长性突出,大比例股本扩张能力较强,宜跟踪关注,特别是那些业绩好,盘子小,上市以来一直在发行价附近,换手已经比较充分,或跌破发行价的次新股,更宜作中长期的关注,并逢低择机介入,波段操作。

    2011年行情,中小企业板仍将是成长性最集中的选股区域。小板选股,应重视业绩、股价、行业、以及盘子。同等条件下,小盘、低价选先。

    沪深两市本地低价题材股,近期明显趋向活跃。沪深两大区域,也是上市公司最集中的地方。游资活跃,题材丰富。特别是沪深两地又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多,房价最高区域之一。深市方面,继昨天华联控股(000036)涨停,今天深物业(000011)发力封住涨停!深振业(000006)、深深房(000029)、世纪星源(000005)、深鸿基(000040)、深天健(000090)等低价地产股,也都联动上涨。上海本地地产股近期也有日趋活跃的迹象。象中华企业(600675)、新黄浦(600638)、浦东金桥(600639)、金丰投资(600606)、嘉宝集团(600622)等地产股,均可跟踪、比较、关注。

    大盘上涨缓慢,下挫迅猛。今天上证指数下跌45点。预计短期内大盘股以休整为主,低价、题材、小盘、成长股有望再度趋向活跃。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yehong96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