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叶弘

  • 固定链接 '资金量能――将持续困扰反弹行情的延展'

    资金量能――将持续困扰反弹行情的延展

    提交: 2011-11-10, 23:18:00

    中国足球队启程赴多哈,为争取进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十强而战。临行前带队领导说:“这次队员是以拼命的心态出征的”。听着吓人!不就是个足球吗?吓人干嘛!用拼命的心态踢足球,球迷敢看吗?说是为国争光,就算拼命踢赢了一场球,就为祖国争光了?!不论是南美足球,还是欧洲足球,人家玩的都是技术,玩的是配合。绝对不是玩命!把足球踢成了拼命,也太紧张,太恐怖了吧?!

     

    中国足球唯一打入世界杯的教练是米卢。米卢的足球理念:一是快乐足球。二是态度决定一切。多好,听了就让人放松!可惜米卢带因绯闻及其它是非,被挤走了,但笔者还是挺喜欢,也挺留念米卢同志。他带给中国足球的那段时光,是中国足球的一轮小“牛市”。

     

    我还想说的是:中国足球现在的水平,就算拼老命赢一场,就能冲出亚洲了?亚洲十强都打得这么费劲,还哭着喊着要冲出亚洲!就算出去了,也还是人见人欺,丢人现眼。何必呢?别闹了,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踏踏实实学好技术,练好基本功,冲出亚洲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踢足球不是炒股票。中国股市赚钱主要还是投机取巧,ST也能上涨,也能赚钱。靠赌、靠搏、靠运气。逮着一个是一个,逮着一波是一波。不重业绩,只追题材,跟着政策风向走,夹到碗里是菜。为了祖国的足球大业,笔者建议:喜欢炒股票的同志不要进入中国足协,以防其成天象琢磨股票似的琢磨足球。

     

    足球靠技术,股市靠资金。不过中国足球与中国股市在很多地方很象。

     

    现在的股市缺的是资金,没有资金,再好的股票,再低的股价,就象没有技术支持的足球一样,偶尔侥幸,投机取巧赢一场,上涨了,最终还会掉下来,打回原形。

     

    这波反弹风声水起,但缺的仍是资金。政策调控已持续两年,但感觉比以往政策调控费劲。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价格。这次调控,好多新招象限购、限贷、加税等都用了。但高房价仍然在政策喊打喊杀的氛围里,继续小幅上涨。

     

    最近房价出现了向下松动,这是好事,政策调控效果显现。你想啊,如果高房价还不下来,还这么死扛着,硬撑着,没人买卖,人们什么也干不了,谁都难受。现在,房价下跌,一些财经评论人士火急火燎的预测明年初房价将下跌30%到50%。这是呼吁?是呐喊?还是忽悠?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我也认为房价会降,但降幅不会太大。特别是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房价。一线城市的土地与好地段,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日益庞大的富裕阶层携带资金与人口涌向一线城市,势在必然。一线城市的房价降30%到50%?是不是喝高了?!把楼市当股市了。股市股价可以随便打,随便压。但楼市是不动产。在高通胀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更显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楼市的抗击打能力决非股市可比。但房价过高是事实,应该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使高房价下跌,是这轮政策调控的重要目标。

     

    表面看,股市并非这轮政策调控的目标。也没听谁说过股市有泡沫。但这轮政策调控最遭罪的,显然不是楼市,而是股市。

     

    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11月7号报道:

     

    截止今年11月2号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已闯关过会成功的公司达212家。2010年全年为297家。2009年为119家。

     

    2010年共有347家公司实现IPO,合计募集资金4911亿。今年以来240家公司实现IPO,共募集资金2415亿,另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推出的增发方案,累计需募集资金6000多亿。

     

    可见,因政策调控股市扩容进入了历史空前的高峰期。这里还不算全流通带给市场的潜在扩容以及公司发债对资金的消耗。表面看,政策调控的目标非股市,但股市充当着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政策调控目标是高房价与通胀,支撑高房价的,是流动性过大的游资。股市大扩容,为游资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在池子里对游资进行挤压、消耗、套牢、泡沫化处理。伴随股市扩容,大盘步步走低,成交日益收缩。于是大盘超跌了,市场受不了了,来一次反弹,缓解一下,但最终反弹受制于资金面的制约,无量反弹只能短暂缓解市场压力,但反弹还会无疾而终,于是市场又苦苦支撑,等待下一次反弹。直到最终政策调控出现松动,长期被挤压的股市才会迎来真正的牛市。

     

    本周股市再度缩量,反弹力度减弱。从政策调控目标看,实现政策调控目标还需时间。短期内,股市量能,也就是资金问题,仍将持续困扰反弹行情的有效延展。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yehong968@sina.com

    (此文为香港经济通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