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叶弘

  • 固定链接 '“优先股”打锣,低价题材股唱戏'

    “优先股”打锣,低价题材股唱戏

    提交: 2014-03-25, 01:42:00

      上周上证大盘急挫至2000点以下,证监会推出优先股政策,大盘回到2000点上方。带动大盘上涨的,主要是那些长期滞涨的大盘蓝筹股。于是,蓝筹行情成为市场期待。



      蓝筹反弹带动指数,但持续能力不足。市场对政策有过高预期,只要有新政策出台,不管有枣没枣,打两杆子再说。先当利好对待。优先股政策出来了,市场一时冲动,却没能带来市场量能的变化,成交稍有放大,也多属游资行为。股市说到底是玩钱的地方,钱多就可预期大行情。钱少则只能是题材、小盘、板块、个股行情。现在政策有了,成交量仍然没有,于是市场又会陷入新的期待与反复。这也是中国股市运行的常见现象。
      优先股政策,优先的是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国企股,明确无误。此前上交所高官也多次提及推出大盘蓝筹股T+0交易,指向的也是长期受市场冷落的大盘国企股。中国股市就是这样,大盘国企股受冷落了,受委屈了,总会有一只手伸出来想扶一把。但市场反应如何则另当别论。这种行为多了,市场也就适应了,就象人患感冒,医院动辄就给患者打吊瓶,时间长了,患者有了抗药性。现在的股市,就是优先股政策打锣,低价题材股唱戏。很多媒体针对优先股政策,条件反射般地大讲大盘蓝筹股所具有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但盘中表现看,上涨的股票多是超跌低价题材股,特别是低价地产股表现异常活跃。
      昨天,沪市涨停前10位股票均价是4.96元。深市涨停前10位股票均价是6.94元。
      沪市跌幅前10位股票均价是25.4元。深市跌幅前10位股票均价是55.9元。
      涨幅大股票中,基本上看不到大盘蓝筹股,主要是低价题材股。其中象京能置业、大龙地产、天房发展、万通地产、华远地产、深深房等2至5元的低价地产股都出现了连续涨停。沪市地产股金丰投资(600606)至今已连续6个涨停板!
      优先股政策激动了大盘蓝筹股。盘中资金分流,促使前期涨幅巨大的小盘成长股大幅急挫,稳住了大盘,但市场机会却转向了低价题材股。低价题材与小盘成长,都是游资的偏爱,一脉两枝,相辅相成。现在,小盘成长股中前期涨幅过大品种下跌,并不意味着小盘成长股行情的结束。小盘成长行情,本身就是个前赴后继的过程。一批股票涨多了,跌属必然。另一批相对滞涨的潜力股又会受到游资的关注。继续延伸小盘成长股行情。在收缩流动性为特征的政策调控背景下,不论是低价题材,还是小盘成长,其行情一旦形成趋势,就不会轻易结束。如果结束了,游资即使闲着,闲得无聊之极,也不会轻易打大盘蓝筹股的主意。以四大国有银行和两桶油为代表的大盘国企蓝筹股垄断性高,盈利能力强,看上去很美,但仅凭游资也是力不从心。俗话说“猪八戒玩乌鸦――啥人玩啥鸟”。大盘蓝筹股,压根儿就不是游资能玩的!
      大盘蓝筹股普遍被低估,理论上不会有异议。政策调控,流动性不足,市场存量资金有限。两市日均2000亿的成交,已算放量,大多还是游资,这也无法让大盘蓝筹体现其投资价值。这与市场是否价值投资无关。历史上大盘蓝筹行情,多有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之相随相伴。资金多了,大盘价值型股票日出东方,上涨自然而然。现在,政策擂战鼓,优先股政策直接利好大盘蓝筹。市场受此刺激出现短暂冲动,但从盘面看,也只是仅此而已。行情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判断大盘蓝筹是否有行情其实已很简单,就看资金面变化。一般情况下,大盘蓝筹行情不会轻易来,来了也不会轻易走。等资金流量大了,也不用着急,找个机会介入,自然而然。这时候你也跟着高喊价值投资不迟。现在,资金面没松动,喊大盘股蓝筹的价值投资还太早,条件不成熟,喊破嗓子也没用。
      还有一点,中国股市的大盘蓝筹股大多缺乏“自尊”“自爱”。蓝筹股跌破净资产,跌破发行价,价值被低估,公司不会在意。政策资源还会向这些蓝筹股倾斜,优先股政策就是如此。看看香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为何长期保持高价?长江实业跌了,或价值被低估了,我们时常看到李嘉诚会出手买自己公司的股票。
      从年报看,A股中的一些同类大盘蓝筹股并不比香港股市的长江实业,汇丰银行业绩差,但同样是蓝筹股,股价却天壤之别!为什么?主要还是经济体制与市场之间错位所致。
      优先股政策出台,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货币政策,大盘蓝筹难有大的作为。只要调控政策调控不松动,继续由游资主导行情,那么在操作上,不妨仍以低价题材与小盘成长为主线,坚持买跌,波段操作。


      每个交易日我会通过微信做一个简短的语音股评,大家只要在微信里搜索 叶弘 ,加关注就可以了。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yehong96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