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袁岳

  • 固定链接 '今日感慨:从一块砖上建立自己'

    今日感慨:从一块砖上建立自己

    提交: 2010-10-01, 14:48:19 由 袁岳

    敬爱的袁岳老师,您好!


           大三下学期时,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看到您在海洋大学等的演讲。当时真的很振奋,一下子把我以前思想完全颠覆。震撼的同时,也深感懊悔。如果步入大学之初就听到如此的演讲,估计我的大学生涯也就不会这么失败了。我发过传单,做过服务员、送餐员,打扫过卫生,做过英语辅导报订单员、校园代理,也尝试过其他方面的实践,如家教、假期实习等,但大多实践都以失败告终,整个大学过的真的很失败。

           您一直都非常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这也正是我所缺乏的,我的实践基本上都无疾而终,黯然收场。失败的多了,就不敢再尝试了,甚至连原本的一点点自信都弄的所剩无几了。尽管如此,却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有想法,却没行动,或说是惧怕行动的人。 或者说,我善于发现问题,却不善于解决问题。我渴求改变、突破,现在我也在积极主动地努力当中,希望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各个击破,但举步维艰。

           今年1月份,考研初试结束后,我曾试图寻找合适的工作,好好锻炼工作能力。但在工作中却发现,一般的工作都要求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例如,我当初设定的职业目标是文员,认为这个职位门槛低,而且无工作经验限制,是入门的一个不错选择。但慢慢发现,一般的公司在招聘文员时要求必须懂财务方面的知识,另外一些特定行业的公司还要求文员懂得制图、科技或房地产、金融方面等方面的知识。在那一霎那,我才强烈地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学做多学科人才!人才,我的理解就是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在某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以前一直认为能成为人才应该就算是很成功的了,但踏入社会后,方知光成为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多学科人才。一方面能在某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能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看问题方能从不同视角解读,更好更全面地解决问题。现实却是,要想成为多学科人才不容易,就是想成为人才也很难。在朝这方向努力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困难,希望老师为我指点下。 我的问题最主要的有:


           1、兴趣不明。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历经多年的应试教育,我原有的那么一点点兴趣早已消逝殆尽,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该努力发挥的方向了。

           2、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干什么,就觉得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简直一白痴。还记得《我们》栏目中,有一个学生说过“最可悲的事情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件错误的事情,人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身有同感,我从来不担心自己毅力不够,最害怕的是持之以恒却是朝着死胡同前进,而且自己还不知道。

           3、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在职场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才的最基本条件。很难想象一个无核心竞争力的人如何在职场上生存发展。我本科是对外汉语专业,但普通话很不标准,语言敏感度低,无任何才艺,为人又很内向、自卑。总认为文科类学生就业要么靠一张嘴(《骑驴找马》中有位中文系研究生的案例就是最好证明),要么就是一支笔。然而,很羞愧地说,我恰好两样都不具备。据我所知,很多文科类的学生也面临着跟我同样的困惑。


           4、做事犹豫不决反反复复,没有决断力、行动力。很多时候我都很有想法,知道要怎么做,但又畏首畏尾,害怕行动,有时终于鼓起勇气踏出一步,但一旦遇挫就马上退缩了,极其被动。正如最近我在读研与否上的反复选择一样。 

         
           5、无明确职业目标。不知道兴趣是什么,也不知道以后想从事什么,头脑一片空白。一年前我设想的职业目标就是当中学语文老师,但现在这已经不再是我内心的规划了。正如赵雨润所说的“编制梦想很容易,但真正走向社会时要修正你的梦想,原来编织的梦想是象牙塔里面的,这是跟社会脱节的,可以带着梦想一路前行,但梦想必须跟现实生活有所调整。”在最近这段实践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当语文老师,根本就没那么吸引我。之前选择它,只是因为我离它最近,可以通过相对较少的时间最快地解决生存问题,都这么大了,还要父母养着,真羞愧!我只求能早点解决生存问题,而后再谋发展问题。但这“发展”、这“修正后的梦想”到底通向哪,至今我也还不清楚。


           6、学习效率有问题。因为害怕失业,渴求自立、自信、自强,内心常常处于极端焦躁的状态,不断地盲补知识,这也想学,那也想学,但最后是什么也难以真正学进去,总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我知道有很多知识要学,在学习实用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素质,但不知怎么的,很多书籍什么的,看的时候还心潮澎湃,觉得写的很好,但不久后,基本上什么东西都记不下来,看了跟没看差不多。除此之外,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学哪些方面的东西,比如说我知道财务知识很重要,但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总觉得我现在做的一切都很盲目。

     

           袁老师,我一直都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您是如何成为多学科人才的?我现在从头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吗?

                                                                         汪芳


    汪芳,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看到你的背景,就像看到大学一年级时候的自己:来自农村、自卑、啥也不知道、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的才艺。你说你做过的那些事情,我觉得那也是我做过的一些事情,事实上我在上大学假期都还要回家做农活。我怎么样走出来的呢?我从大学开始的每个暑假都做社会调查,一次调查弄明白一件事情:农村妇女为啥会吃农药自杀、为啥农村的赌博那么多、为啥农村里的有些人爱迷信,到后来我也把社会调查方法用在我学的法律里面,最后我还专门学习了我相对喜欢的社会学,实际上我后来还把社会调查当成了我创业的方向。在我的成长中,我的那块砖头就是做一个小小的社会调查项目。
     

           前一阵我去以色列访问,听介绍说犹太人对年轻人的教育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对于上帝的信仰,一个是最起码的一个技能。我们看基督教里面的耶酥其实也是学习了他老爸会的木匠活的。这个技能就是犹太年轻人站立的那块砖头。技能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行动,持续一定时间达到习惯性的程度就是所谓技能了——学开车、学写作、学软件编程都是学习技能。我们当然强调我们最好去学习有感觉的爱好的技能,但学习技能的过程并不是全部欢天喜地的过程,比如你学开车很多时候厌烦了老师一遍一遍让你重新练习,但你不经过那个过程就可能不能掌握。我们站在必要的角度来看,我们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至少学到一个技能,因为那就是我们站立的那块砖头,那么什么是你的那块砖头呢?
     

           其实博览群书、游行万国、成为博物学者,那也是一种能力——选书、快速阅读、精读、写读书笔记;选择路线、准备行装、处理旅行中的各种麻烦、发现精彩的景点、记录旅行的感受。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其实还有一句话隐藏着没说:要成为状元在哪一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有以下五个要点:一是心态放轻松,多看看书多看看景,用心地选一个你至少不讨厌的事情点作为你的开始;二是要有心理准备,任何一件事情要有一个适应期,然后才可能学会与学点名堂出来,要有耐受力与投入性;三是在基本掌握了一件事情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可以扩展点见识,就可以在同一件技能上比同学的人更有可能优化一些;四是理想来说,我们最好成为一个T型人才——富有见识、有一技之长。
     

           我们一般人中本来就有两种人,一种人比较具备战略与全局的眼光,一种人比较具备微观与具体的眼光,大部分人可能是后一种,也许前一种人要站在高山之巅,而后一种人则是站在一块砖头上。可不要小看那一块砖,你有了它,你就有了自己的地盘,否则,则下无立锥之地。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从来向往高山之巅,但我永远关注我能不能脚踩的那块砖头,我因为自己甘于做砖家,所以今天也多多少少被大家看成某些领域的专家,其实我可以很坦率地说很多脚下没砖头的专家真的很垃圾。今天的大学生,留意砖头的太少了。我期望你能去做一个找砖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