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袁岳

  • 固定链接 '今日感慨:慈善中的公信力'

    今日感慨:慈善中的公信力

    提交: 2011-12-17, 16:34:30 由 袁岳

        12月1日出席上海慈善论坛,并做关于“慈善公信力”主题的演讲。慈善会有公信力问题,往往在于慈善以某种形态打破了公信力规则。慈善是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需要面对公众考量,承受公众信任的检验。公信力的规则是什么呢?按照科学方法四原则之可定义性、可解释性、可测量性与可重复性,那么我们要看看你慈善做的是什么?是不是与我们提供资源者所预期的一致、可不可以准确客观评估?与我们其他人所做的经验是不是一致可校验。不幸的是,我们是有公益机构往往工作规划不清晰、资源来去不透明、工作人物非专业因此容易招致质疑,在此情况下,我们一些机构人员又缺少真正的专业服务能力与沟通能力,把一些本来单纯的事件弄的更复杂。相对而论,带有行政色彩与连带关系的慈善机构更可能产生公信力危机,这不是因为民间慈善机构不会有公信力问题,而是往往民间慈善机构在此挑战下更容易被揭露淘汰,而行政化的慈善机构却可能逃避这样的结果。

        理解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公信力的产生机制:人们对于一个组织的期望受到其过往的表现与现在的承诺的影响,并根据其实际的表现能力而得到基本的感受。一般来说,在过度承诺、无信用历史记录与能力不足均会导致期待与表现倒挂,从而形成公信力危机。这恰恰是我们现在慈善组织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在参与慈善行为时对于慈善组织的期望具有不确定的高度,也因此变得极其敏感。而在今天的慈善组织行为中,行为轨迹不可考、承诺过于理想与实际能力不专业的问题并存,因此导致公信力危机是随时的,只需要的是导火索,而郭美美与卢美美就是这样的导火索,也是合适的导火索。当庞大的慈善机构在这些小女子前面陷入危机的时候,其实说明公信力本来就处在悬崖的边上。

        很多慈善机构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沉默或者用自己的立场加以辩解,而往往不能站在普通公众的角度来透视自己的问题或者励行改革。公众的立场往往是简单的事实诉求,只有在事实说不明白的情况下才会作出更多的不平猜想。我们希望政府关联背景的慈善机构应该减少或者革新,是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政府监管与处理部门的公信力,人们不怎么容易信任那些具有关联关系者能够做出公正的处理。从某种程度上,公信力危机催促我们到了一个裁减政府关联背景的慈善机构与大量发展民间独立慈善机构的历史性时期。

        即使民间独立慈善机构也需要做到更多的慈善使命项目化、慈善项目品牌化、慈善品牌透明化,而不应在此阶段发展规模过度的一般筹资、更不合适在规划不清与用途不明的情况下实行巨额筹资的黑箱化操作。在目前遭遇行政公信力本身受到挑战,慈善的基本管理规则并无重大改革的前提下,重建慈善公信力的很大一部分的动力来自于现有的公益组织树立良好的工作典范与提供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工作经验,但是也要认识到这个时期的慈善公信力是脆弱的,多数正面努力也往往不能扛得住少数负面事例的打击,因此慈善界的同仁们在积极创新前行的同时,真的要非常珍惜我们的羽毛。

        我提出重建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的四公原则:一是公共动员与合理的公共承诺,我们要直面公众而不是以政府为报告对象的公家,说服公众与证明自己,这样的动员让我们更懂公众的期望,也能让我们的行为趋向符合公共理性;二是公开过程或者说是透明管理,我们要说得清我们在做啥,事前说的与时后说的对得上,我们要在透明的过程中学会说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做我们做得到的事情;三是公众认可或者是慈善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能确实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慈善工作钱去了哪儿,是不是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成绩与缺点是啥,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四是公众典范或者慈善积极分子,在透明与可靠公益慈善的过程中培养更多的慈善积极分子与领袖人物,而不是把慈善组织办成了退休安置机构、二机关与黑箱机制,而应成为慈善信息集中营、公益创意集散地、公益资源汇总所、慈善人才的培养军校和慈善推动的前哨阵地与指挥所,这样,一大批有奉献精神与专业能力的慈善积极分子才能成长出来,他们才能将郭美美之流的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时候的慈善公益也就不惧美女炸弹的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