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袁岳

  • 固定链接 '今日感慨:透过这个帝国的海报 '

    今日感慨:透过这个帝国的海报

    提交: 2011-12-20, 17:42:24 由 袁岳

           本书的作者请我给他们写的这本书做个序,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因为说到宝洁那就是差不多我们营销研究咨询界的衣食父母的先人,怎么讲呢?中国自有营销研究,其早期客户大半是宝洁。宝洁告诉了中国早期的系统营销的专业人士关于营销研究的价值、逻辑、方法、操作路数,第一代系统营销研究咨询者中很多就是“宝洁粉”,甚至不少专业营销研究机构到今天还离开不了“吃宝洁”的状况。我自己所在的零点可能是个例外,只有很小的机会为宝洁服务,而且预期了宝洁所在的快消行业并不代表营销发展的最有附加值的领域,因此在开始就服务于较为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与产品行业,但是我依然与宝洁的朋友有很多的交往与学习。就是如今我们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的行业论文奖也是宝洁资助的,我们零点也多年保持了宝洁奖行业获奖大户的光荣。不只在我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在渠道管理、在品牌传播、在市场人力资源训练上,我们甚至习惯了宝洁总是扮演着导师与传教士的角色。“在宝洁工作过”就是一个专业人士值得骄傲的理由,也是本书作者们的一个殊荣。如果说菲利普·柯特勒教授是中国营销人最重要的理论导师,那么宝洁就是中国营销人与很多企业营销最重要的示范课堂。

     

        宝洁地位的形成是因为它在中国这样一个有计划经济素养与行政干预传统的市场上,强有力地传播了需求导向这样的理念与实践,强有力地传播了不同于产品至上与技术至上模式的品牌导向理念与实践,强有力地传播了系统营销而不是点状或者片段策划的理念与实践,同时宝洁把这样的理念转变成了一系列可定义、可分解、可测量、可操作与可评估的行为流程,正因为如此我们都知道宝洁的模式是能够学习的(甚至其他行业也可大量地学习宝洁与模仿宝洁的市场管理模式),而且从管理的意义上来说可规范的(因此也是可控制与可复制的),在授权程序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相对分权管理的(我很好奇,为何去宝洁往往只能见到品牌助理或者就是品牌经理,不像在很多中国公司,大大小小的市场项目都要见完董事长与总经理才算尘埃落定)。但是作为一个合作者或者观察者,甚至即使作为一个宝洁人,你能看到的宝洁往往是一个很有限的局部,而鲜少能观察到它的运作整体,更不容易洞察到它规范运作的表面之后的内在决策机制。而这恰恰是本书的贡献,在这里你看到的图画更全面了,而且很重要的是,这图画不是讲道道,而是结合真实的案例和大家一些透析究竟。你看到了,你看得懂,而且很容易看得懂。

     

        这本书是本客观的观察与分析专著,因为它不是以一般性的介绍与正面的肯定了事,而也提出了一个看起来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既然宝洁在市场运作管理上是如此规范,市场理念是如此的经典与确切,对于本地市场的了解是如此的一丝不苟,那么为什么宝洁还是有如此多的失误,甚至站在生意的角度而言我们很难说它真的很会做一本万利的事情。作者在本书中,对于这些问题有自己的解读,不过我站在局外也有一些自己的解释,比如宝洁虽然在操作层面如此注重本地消费者感受,但是在决策层则可能依然具有很强的忽略中国市场特性的惯性,这一点仅仅从宝洁这个在中国如此久的公司很少使用华裔老总的角度就让我有对其决策模式本地化可能不够的猜测;宝洁固然很重视对于品牌的建设与市场需求的调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出它对于市场时机把握有时不是过于机械了,就是有点冒进了,这突出地表现在一度对于中国市场的产品推出与品牌改造过早高端化了,而在现在高端化有巨大成长的市场上它反而变得似乎保守了;宝洁以自己如此强大的宝洁塑造能力却几乎没有购并本地品牌成功的例证,这让我甚至坠入了它的购并策略是否是某种阴谋论疑云。这也恰是本书的另一个最为可贵之处,它介绍了一个体系,但它介绍的是一个在现实世界中运行的体系,这个体系既然是人设置的就有它人工的局限,因为你知道了它的局限才能客观地评估它的价值,也才能进行合理的学习。所以看完这本书,你会把对于宝洁的崇敬之心转变为平实的吸收扬弃之心。

     

        宝洁并没有过时,对于很多面向市场的企业来说,今天这本书为进行规范化运作与梳理提供了很具操作性的指南,同时也具有具体比较性的鉴别工具。宝洁自己也是在市场的演变中不断进行的一个商业组织,因此我们在学习宝洁的同时既能发现自己的强项,也能找到自己的补充点。如果你把宝洁看作自己可以踩肩膀的巨人之一,你是聪明的,因为你看到了它的能量与偏误,你就有可能超越这样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