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与曹聪讨论美国科技政策'

    与曹聪讨论美国科技政策

    提交: 2010-11-09, 22:33:25 由 王德禄

         2010年11月4日下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尔•D•莱文国际关系和商业研究生院曹聪来长城所讲美国科技政策,以科技咨询部为主的30多位咨询师参加了培训,我与刘志光等长城所领导参加了此次培训。

         曹聪今天讲的是美国科技政策10个比较重要的议题:(10)科学研究的政治化;(9)国会对科技的作用;(8)国土安全面临的问题;(7)911后安全保卫政策对科技政策的影响:(6)进化论与创世论、智慧设计的冲突;(5)流感及其他传染病预防控制;(4)干细胞研究问题;(3)联邦预算中研究经费;(2)全球气候变化;(1)美国面临的竞争等。他重点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政治化、国会对科技的作用、联邦预算中研究经费、美国面临的竞争等内容。

         为了讲清他的议题,他首先详细介绍了美国科技政策涉及的四个主要机构——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负责科技政策的制定)、国家科技委员会(      NSTC,政府层面的,相当于中国的科技领导小组)、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非政府层面的,人员来自与科技相关的研究人员、产业界精英等,为总统提供与科技相关的咨询意见,协助国家科技委员会协调与私人产业的关系)、预算管理局(OMB,负责预算)。我对美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比较感兴趣。美国政府没有专门的科学技术部,但并不说明美国政府不重视科学技术,恰恰相反,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其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工作分散到具体专业部门,各专业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立科技课题、做出科技预算,科学家可以根据自己课题涉及的领域向相应的部门申请研究经费,这种矩阵式的科技管理体制,有效地避免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产业化难等问题。

         在科学研究的政治化方面,他阐述了科学家与政治家的文化区别,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人口疾病的预防、干细胞的研究等领域科学研究的政治化表现尤为明显。例如,2001年8月,基于科学伦理上的考虑,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行政命令,规定联邦科研经费不得资助提取新的人类胚胎系,而只能资助利用当时有的21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研究,导致了美国干细胞研究相关科学家大量流失;奥巴马政府解除了对用联邦经费资助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支持拓展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希望以此重新吸引并挽留干细胞研究相关人才。

         曹聪说在美国参众两院中科学家很少,大部分人可能是律师或商人,探讨科学技术时需要雇用一些有科学技术背景的人员进行研究。曹聪所说的情况让我特别惊讶,中国两会中科学家很多。如此对比,是否可以认为因为中国两会中科学家太多了,科学家政治化太严重了;因此,应该在两会中减少科学家,增加利益相关者。

         曹聪认为,911后安全保卫政策对科技政策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通过《爱国者方案》,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的外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只要可能涉及军用,均被视为潜在的威胁性,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术自由。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研究经费预算主要的投向是:新兴产业尤其是能带动就业的新兴产业、清洁能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当我了解到美国的联邦预算第一个目标是新兴产业时,我也十分惊讶,我国政府近些年来大力提倡新兴产业,看来有其合理的地方,不同的是美国重视新兴产业,而中国是试图规划新兴产业,指出什么是发展的重点,恐怕这是比较危险的,我和曹聪提到应该进一步的了解美国预算投入新兴产业是否有年度总结和较长时段的总结,曹聪说他到美国后会关心和了解此事。

         在美国面临的竞争方面,曹聪重点介绍了《Gathering Storm》两个报告。2005发表的第一个报告认为美国在经济竞争中已经有所退步,美国研究经费在全球研究经费份额不断减少,从2006的35.7%下降到2008年的33.1%,而中国的研究经费则从2006年的13.5%上升到2008年的17.9%。第一个报告建议:改进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强化人才的吸引与发展,保持创新的龙头地位。2010年第二个报告认为风暴已达到第五级,继续恶化,因此建议持续加强投入,避免竞争力下滑。我听了曹聪的报告,觉得他分析的很对,美国的公共管理机制确实很灵活,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及时发现经济、社会、科技各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的相关日志: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4-19 | 中关村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最闪耀的名片
    2009-11-23 | 领先世界 中国高新区还要做几件事
    2009-10-19 | 企业科技管理中的“最低信息量”
    2009-08-17 | 思考中国百年科学史
    2009-06-29 | 创新基金是中国式的天使投资
    2009-05-28 | 高技术产业是强国的关键
    2009-05-23 | 关于中国高新区发展的国际化视角
    2009-04-18 | 寻找全球新兴的科技创新中心
    2009-04-11 | 中关村杂志:破解硅谷与中关村人脉密码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1-06 | 腾讯和360都应该谨慎行事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10-16 | 到广东对高新区培训
    2010-10-03 | 中国要发展的是原创型新兴产业
    2010-09-09 | 刘宇环:产业跨区域转移流动的组织者
    2010-09-06 | 中国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的重点细分领域
    2010-08-09 | 改革开放后十大成功商业模式
    2010-08-05 | 未来十年大宗商品唱主角
    2010-06-08 | 陈大同:从创业到高技术制造业产业组织
    2010-05-27 | “新36条”可望成为“民进国退”的起点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08-27 | 产业原创——世界一流园区的产业梦
    2010-07-30 | 产业原创——世界一流园区的产业梦
    2010-07-28 | 新兴产业是世界一流园区的根本标志
    2010-07-22 | 区域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前提
    2010-07-15 | 用“产业主导权”指导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
    2010-01-08 | 国家高新区是新兴产业的摇篮
    2009-12-19 | 自主创新道路应该怎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