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在硅谷《继续寻找张纯如》'

    在硅谷《继续寻找张纯如》

    提交: 2012-01-29, 23:14:14 由 王德禄

    主持人丁维平开场白

         我是主持人丁维平。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的话题是“继续追寻张纯如”。讲到张纯如,很多人对她已经非常熟悉了,她是非常有名的作家,因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排名了好多周。而且她也是在2004年11月9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36岁的生命。她妈妈最近写了一本书,已经有很多报道,今天我们再来讲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另外一位嘉宾一起参与,我现在介绍一下今天来的几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王先生你好!中间这位就是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博士,张妈妈,你好!另外一位就是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博士。你好张爸爸!

     

    丁维平:其实有一个渊源就是王德禄所长和张纯如的渊源。最早王所长是什么时候见到张纯如的呢?

    王德禄:1993年,当时张纯如正要写《钱学森传》,到北京去做一些访问。她当时是个很漂亮的小姑娘,我完全没想到她后来能写出那么好的一本书。她的书出版后,在中国科学史界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我而言也是多年都在讨论的: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女孩能写出这么好的书?中国搞科学史的人这么多,怎么就写不出这么一本书呢?

    丁维平:这本书是《春蚕——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93年她写这本书的时候在北京就跟王所长有这些渊源。这本书在1995年出版了。她这一生一共写过3本书。

    张盈盈:第一本就是1995年出版的《春蚕——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第二本书是1998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第三本是2003年出的《美籍华人》(《The Chinese in America》)。所以她这一生短暂的36年出了3本书。

    丁维平:但是这三本书给很多人留下很多思考,一直到现在。现在我们桌上摆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您写的。这本书有不同的翻译,有翻译成《不该遗忘的女人》、《不能忘记的女人》。

    张盈盈:其实这个不单纯是不能忘记的意思。实际上应该翻译成《不想忘记历史的女人》。

    丁维平:《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给社会、给整个人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它有相当深的历史价值。但是今天我们主要在节目中探讨张纯如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尤其是王所长跟她的一个短暂的接触。在2010年的时候,王所长来到硅谷的时候写了一篇博文,叫做《在硅谷寻找张纯如》。所以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叫做《继续追寻张纯如》。其实我们在继续追寻的时候,就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来思考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走过了什么样的一段路。张妈妈,她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孩,写了《南京大屠杀》这个故事?

    张盈盈:我想是受我们家庭影响很大。在纯如很小的时候,在饭桌上她就问爸爸、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到美国来、为什么我们要待在美国而不回家、不回去中国。我们当然就会讲到我们自己的家庭历史。我的爸爸妈妈、我先生的爸爸妈妈都是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在中国那个时代。我们父母亲那一代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事情,所以我们很自然就讲到南京大屠杀。

    丁维平:王所长刚才讲到,张纯如在他的印象中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那你觉得为什么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这么年轻,23岁,可以写出这样的一本书呢?

    王德禄:我2010年到硅谷的时候在橡子园和臧大化、龚行宪、舒建华他们一块讨论张纯如,他们告诉我张纯如就葬在硅谷。我很惊讶,专门到她墓地去看她。我现在觉得,张纯如之所以能比较成功地写出这本书,和她后来又写了《南京大屠杀》,又写了《美籍华人》,就是因为美国这个土壤培养出了性格、人格都比较完善的人。所以这本书就用了一个独立的观点来考察近代史。可以说,张纯如从写《春蚕》开始,写了《南京大屠杀》这么轰动的书,又写《美籍华人》。这三本书恰恰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很主要的几个侧面。而且,我认为张纯如因为独立而写出了这么好的书,因为写了这么好的书,尤其《南京大屠杀》,她应该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有多好的部队,也不能比张纯如这样让全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也让中国人有尊严地活着。这事还有很多很多,但张纯如就在这个角度上为中华民族立了很大的功劳。

    丁维平:张纯如书里有一句话:人会死两次,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在记忆里死亡。但是像所长所讲的,她就是民族英雄,这个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了。

    张绍进:对于她做自己,我们是为她骄傲的。

    丁维平:您小的时候怎么教她的?怎么培养她的?

    张绍进:最开始我们没有想过她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变成什么伟人。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告诉她我们小时候是怎么样的。我们小时候刚好是抗战的时候,我出生在1937年的1月,七七抗战的时候刚好半岁。我的父亲当年在太仓做县长,太仓是上海的一个门户。日本打上海的时候,声称只要3个月就会把整个中国征服了。所以中国人就想在上海好好打一仗,于是那几个县长都找年轻的人来作,我父亲是其中一个。开战后的3个月,他几乎就跟军队一样,睡在战壕里头,因为县政府老是被炸。3个月时间到了,国民政府就把他们统统都撤出来,我们全家最后到了重庆。在重庆我们经历过很多事情,也听到过南京大屠杀。在我小学的时候,老师也会讲南京大屠杀。关于南京大屠杀有很多照片,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了。但是日本人后来居然说这些照片都是中国人编造的。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可以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给纯如讲这些历史的时候,她就和我们抗战的时候一样的年龄。

    丁维平:你讲到相片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事情,其实有一个人我们是要在这提到,就是臧大化先生。他和他太太以前成立过一个抗日史实维护会,他也非常关心纯如,关心这件事。

    张盈盈:事实上,纯如决定写《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1994年12月。就是《钱学森传》写完了,正要找下一个题目来写作。刚好1994年那个时候,在湾区,臧大化夫妇积极为抗日战争的史料做了很多工作,从一九八几年他们就开始,每年都有一些图片展。所以刚好那个时候有朋友告诉纯如,1994年在湾区有个图片展,如果你对此有兴趣你就来。

    丁维平:那些图片就是展示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怎么去杀了中国人,多么残忍?

    张盈盈:对。她看完了以后非常震撼。

    丁维平:其实我们也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图片,也震撼到了。也是纯如书里面描述的,对她造成了一些影响。所以她就着手写这个。刚才所长提到,由于美国这片土壤,造就了张纯如这样一个完整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但是美国这片土壤,很多人都生长在这里,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一件事情。虽然很多人也许会有一个独立的思维或者完整的性格,但是不是每个人可以去着手做这样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我觉得非常辛苦、非常难得,她要去承担的东西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你觉得什么样的因素让她能够有这样的毅力做这样的事儿呢?

    张盈盈:很多人都问我们这个问题。比如说当时我母亲得了很重的病,纯如去看望我妈妈,问问题并作记录。我母亲说从来没有一个美国华人对这段从前我们的历史这么感兴趣。她就是对写作历史、追求真相特别卖力。

    张绍进:有很多小故事可以看出。我举一个例子。我小时候养过蚕。后来我从美国回台湾,带了一些蚕卵回来,我们在美国的家里也开始养蚕。纯如看了,非常稀奇:蚕一生要变4次。她把整个过程照相,然后写了一个像报告一样的东西。我们并没有让她这样做,她却自己弄了一个养蚕记录。弄完以后她把这个东西带到学校去给老师看,老师也很佩服,就跑来问我:可不可以给她些蚕卵,带到班上去。不久以后,她把养蚕日记变成一本小书,留在学校里让全班看,而且还带了蚕卵去。后来的几年,每一年学校里都有一班的同学养蚕。她那时还是一个小学生,很不容易。不是我们能够教得出来的。她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去做。

    王德禄:我上次到硅谷看了张纯如墓地,这次到硅谷看了她父母,我就觉得终于找到答案了。这个答案就是她有一个很完整的、爱她的家庭。而且她的父母都是很有文化的,有很深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我这次来见他们,觉得很高兴。而且他们给我讲了他们自己的父母,张盈盈的父亲是个作家,在抗战当中有很多故事,张纯如就是在这样一种熏陶之下成长的。如果她在大陆或台湾,我看也够呛。

    丁维平:今天讲继续追寻张纯如的脚步,我觉得所长就是在追寻,非常实在、非常务实地讲了这样一番话。的确是,如果她不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环境的话,又将会怎样?虽然她现在已经去了,但是我们现在回顾她36年的生命,还是非常可惜。其实张妈妈,我相信你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问过无数遍了。但是我们回头来看的时候,你还是想问她为什么在那时候会选择结束自己?

    张盈盈:在我书里面最后两章讲得很清晰。纯如去世了,对大家是一个很大的震撼,我们几乎收到全世界的报道,都对她是非常哀悼。甚至现在我的书出来以后,还不断地收到读者给我来信、email,都说:我看了你的书以后我才了解是怎么回事。因为她去世以后我们难过得不得了,都找不出答案。所以在网路上、报纸上都有记者对她不太了解。我因为要写她的传记,最后就仔细给大家一个答案。其实她还没去世我就要写,因为我是生物化学出身的,所以我对于她用的药物都有深入的思考。我们两个是她生命最后半年真正的照顾人,所以我很了解发生了什么,我最后两章就写得相当详细。我分析以后,觉得她当时根本就是因为太累了,先是疲惫,然后就病倒了。她病倒的时候正着手写第四本书,就是美军在菲律宾被日本人俘虏了以后受辱的经过,是非常残忍的。我和我先生觉得《南京大屠杀》虽然题目非常悲惨,但还不是导致她自杀的原因,也不是她忧虑的。事实上,我觉得是因为她太没有照顾自己的身体,工作太辛苦,她实在太努力了。再加上她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2岁的孩子。那时候她可能发现她的孩子有自闭症的迹象。我们都没有发现,所以她就去找很多关于自闭症的资料。她那时候就等于写两本书:一本书是关于菲律宾的死亡军,另外一本就是她在追寻怎么治自闭症。她好几天不吃饭、不睡觉,当然就会有些幻觉。医生就给她开一种镇静剂类。每一个人对药物反应都不一样,她这个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后来医生给加了抗抑郁的药。她死了以后我才发现,很多书有记载,这些药物对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很多人还会导致自杀的倾向。所以我相信,纯如吃了3个月的药,她的情绪等很多东西都有变化。我这本书特别举出她从前跟我们的书信来往,自杀绝对不是她该走的路。而且她常常问:怎么可能有人要自杀?所以到后来3个月她居然想到这种念头,是受到药物影响相当严重的。这本书出版是去年5月,我已经走过北美很多城市:华盛顿DC、波士顿、多伦多、洛杉矶等,我所走过的地方,每次我演讲完了,都有人告诉我:我赞同你的看法,我本身有这种经验。我想我们不是唯一的例子,我相信有很多很多人都有,所以他们很高兴我把这件事情写出来。

    丁维平:张妈妈,我今天听你说得那么坦然,而且我在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你们。那时候我们听到张纯如的消息,其实每一次提到这个名字心里都会一阵难过、心酸,所以也想见到她的父母会怎样。但是我那次见到你们的时候,反而心里释怀了,因为我看到你们两个人那么平静、那么坚强,能够走出这些我觉得实在不容易。像所长说张纯如是民族英雄,我觉得她的才华、毅力、精神,包括她的美貌,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女子几乎没有人可以超越她。所长,现在她已经去了,你看未来会不会有人像她一样,这样去执着,去继续这些事情?

    王德禄:现在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人正在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这次来也和硅谷与中关村的创新对接有关。这意味着,中国通过硅谷逐渐地在迈向世界的前沿。在中国崛起的时候,需要摆脱更多的历史包袱,而摆脱历史包袱就是要正视历史,真实地再现历史。其中包括在中国自身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文革,也包括中国和国外发生的事情,比如抗日战争、韩战。要像纯如一样,把它说得到位、说得正确。

    丁维平:怎么才能到位、正确?

    王德禄:就是独立。独立地看代历史,独立地挖掘史料,独立地处理历史。

    丁维平:这种独立其实是非常孤独的。

    王德禄:而且任务很繁重。像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年,很多人说。但是近代史以来的多少事件都说不清楚,扣个帽子就过去了。所以张纯如说的事,把钱学森这样一个复杂的科学家在美国、中国的经历说得更准。《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把一个很残暴的故事在世界上说清楚了。最近大陆放了《金陵十三钗》一部电影,很多人受不了。里边有日军强奸妓女的镜头,比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中写的事,简直小得不得了。越往后的青年人越受不了。这说明有很多事都需要说清楚。这是一个中国崛起的过程。张纯如这个事确实有一个含义,好像冥冥之中她也在为中国崛起助力。我也想和张纯如的父母说,尽管她只活到36,但是她写了这三本书,是天才之作。可能是冥冥中上帝的安排,她为人类做的事太多了!

    丁维平:冥冥中上帝安排她来,也是冥冥中上帝安排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一起来继续追寻张纯如。刚才你们讲到《春蚕》,我就想到有一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事实上对纯如来讲“春蚕到死丝未尽,蜡炬成灰泪未干”。

    王德禄:刚才张绍进讲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张纯如为什么把钱学森这本传记用了 “蚕丝”这个书名。

    张盈盈:她那本书好几个含义。因为钱学森那个飞弹就叫“蚕丝飞弹”,钱学森的一生也就像蚕丝一样,要好好地寻找。

    丁维平:人会死两次,一次是肉体的死亡,一次是记忆里的死亡。我觉得她就算去了,她的记忆还在。

    王德禄:而且会越来越在。

    丁维平:更多的人会记得她,记得她写的这些书。就像所长所说的,让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把一件事情能够说清楚,这甚至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要去面对的一个东西。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2-27 | 在硅谷寻找张纯如
    2007-07-24 | 回忆张纯如——从电影《南京》说起
    2010-11-26 | 与硅谷华人创业先驱谈创新
    2010-09-02 | 五十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后悔了吗?
    2011-05-12 | 郭永怀夫人,20年后再访李佩
    2011-01-31 | 1948年由共产党资助去美国留学的罗沛霖
    2012-01-20 | 硅谷能量来自何方?
    2011-11-25 | 离开硅谷,是否还有Facebook
    2011-10-18 | 乔布斯的遗产是“改变世界”的梦想
    2011-10-02 | 自主创新重在文化
    2011-07-25 | 复苏与挑战:硅谷指数2011
    2011-07-13 | 新时期,晋商如何续写传奇
    2011-05-16 | 硅谷的大企业用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2011-03-21 | 要把物联网发展成原创性新兴产业
    2011-02-21 | 奥巴马到硅谷寻求经济复苏的原动力
    2011-08-03 | 我2011年7月发的微博
    2009-07-27 | 房地产市场“国进民退”是饮鸩止渴
    2009-07-15 | 骗改民族身份就该招致丧失受教育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