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张纯如为什么能写出《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为什么能写出《南京大屠杀》

    提交: 2012-02-13, 18:22:13 由 王德禄

    ——张纯如的父母谈张纯如

         元月8日,我在硅谷拜访了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博士,父亲张绍进博士。张纯如的的父母先向我介绍了他们自己的情况。张盈盈毕业于台湾大学农化系,张绍进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他们都是20世纪60年代从台湾去美国的。张盈盈拿到了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到伊利诺伊大学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工作。张绍进先后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担任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教授。接下来,张纯如的父母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家庭背景、张纯如学习中文的情况以及张纯如写的《春蚕》和《南京大屠杀》这两本书的情况。

         张盈盈的父亲是张铁君先生,原籍南京,后从中国内地移居台湾。张铁君先生是台湾当年非常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前《中华日报》主笔,国民党的中评委。他在大陆和台湾都写了很多书,发表过50多篇文章,其中有研究国父的、有研究孔子的。受父亲的影响,张盈盈从小就开始喜欢写作,文字功底也比较好,从而诞生了为纪念女儿张纯如写的《不愿意忘记历史的女子》一书。

         张绍进的父亲和张铁君是老朋友,但是他的经历是截然不同的。1937年1月,张绍进出生于江苏泰昌,当时他的父亲担任泰昌县县长。泰昌位于上海的一个出口港。中日战争期间,日本扬言要在3个月内把中国灭掉。上海是国际港口,一旦上海这一仗打漂亮了,全世界的人都会知道,所以国民党下决心要跟日本好好打一仗。战争期间,张绍进的母亲带着4个孩子离开苏北等待结果,而张绍进的父亲是县长当然要坚守阵地,3个月后才离开战壕。期间,他父亲协助军人做了很多事情。后来,父亲找到了他们母子5人,并带他们离开苏北,到了四川。1949年张绍进的父亲到了台湾,张绍进的母亲和他的兄弟姊妹留在大陆。由于张绍进的父亲以前给国民党做过事情,1951年,一家人的日子并不好过,路上碰见熟人,还得绕道而行,避而远之。后来,张绍进的母亲编造了一个故事,说自己的老公在香港有外遇,要去香港把老公找回来。周围的人都很同情她的遭遇,一位领导当时还帮他们一家五口申请去香港,从此她们离开了大陆。

         张纯如的父母谈了张纯如小时候学习中文的艰辛。张盈盈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朋友说,小孩如果能在年幼的时候学习多种语言会帮助开发两边的大脑。当时为了给张纯如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学中文,张盈盈开办了一个中文学校,召集了10个小朋友和张纯如一起学习。教孩子们中文的老师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就自己编写课本同时让他们学习拼音和繁体字。她们坚持用繁体字,因为学会了繁体字就会很容易看懂简体字。当时张纯如家在香槟县,每个周末父母都会开车带她去伊利诺伊学中文,路上要耗费3个小时。张纯如学了6年中文,进入高中和大学后仍然坚持学习。张纯如到中国采访时,每次坐出租车,司机问她是从哪里来的?她到北京采访,就说自己是从南京来的,到南京采访就说是从北京来的。所以有很多人都说,难怪你说话有外地口音。张纯如回到美国跟她的父母讲了这件事,还说当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长篇大论地谈及自己的美国背。

         说起张纯如写《春蚕》,她的父亲骄傲得讲起了她写这本书的缘由以及她对理科的兴趣。张纯如在读高中时对数学很感兴趣,这跟她的父母都是学科学的有关系。她高中学数学和电脑,大学前两年也是学这个,有很好的数理方面的基础,她到了大三才转到新闻系。张纯如之所以选择写作为主修课,是因为她从小就热爱写作。张纯如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写作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她的导师是著名杂志“Science and Nature”的编辑Barbra(芭芭拉)Culliton,一个非小说类的教授。Barbra有一个朋友是“Habor Collin”的编辑Susan (苏珊)Barbortor。苏珊听过钱学森的故事,了解钱学森在美国的一段遭遇,要找一个有亚洲背景的人写一本关于钱学森的书。芭芭拉把张纯如推荐给苏珊,当时张纯如只有23岁,还是个学生,没有什么写作经验。一开始,张纯如问父亲谁叫钱学森。张绍进说自己在大陆、在台湾的时候就听说过钱学森这个人,看过钱学森在美国的遭遇方面的书籍。1980年,他曾到广州参加科学会议,当时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也去了,邓小平还请他们吃饭。张绍进说尽管久闻钱学森大名,那是他第一次见到钱学森。张盈盈说,《春蚕》这本书出来后,很多人给她的书作了评论。当时,有一个教火箭研发的科学家评论说,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纯如这个人,原本以为一个学写作的研究生有什么资格去写这本书,也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但是我看了这本书后,感到很吃惊。尽管我是教科学的,我想我的学生都不可能写到这种程度。张盈盈告诉我,张纯如从小就喜欢习作,有文字功底,也接受过科学方面的训练,芭芭拉让她写《春蚕》,选对人了。

         《春蚕》一书完成后,张纯如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写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对于洗去中国羞辱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张纯如在硅谷参观了抗日史实维护会的画展,回去后,马上行动起来。她到国会图书馆、神学院图书馆去查资料。在神学院图书馆,张纯如看到一个外国见证者写的日记,当时她哭了,打电话给父母讲述了日记中描述的场面,张纯如说很残忍。为什么这个见证者给张纯如的印象如此深刻?张盈盈说,因为这个人也出生在伊利诺伊的一个小城,离香槟镇不远,刚好张纯如也是在那里长大的,是伊利诺伊的毕业生,也是个女的。那个见证者为中国做了很多事情,不幸的是她的女儿自杀了。那个人在日记中详细介绍了日本人的所作所为。这给了张纯如很大的触动,所以她决定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后来这个见证者的后裔非常支持张纯如的书籍的出版工作。张纯如的父母说,她开始写《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时候,离南京大屠杀60周年只有2年的时间,时间比较紧迫。张绍进记忆中,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张纯如才开始写作,当时他们住在伊利诺伊,张纯如住在加州,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他们早上醒来的时候张纯如才收笔,因为张纯如每天写完都会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讲她一天中做的事情和她写作的感想。所以说,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整个过程都和他们做了交流。张绍进还说,张纯如每次收到资料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尤其是收到从中国发来的电报,都会问他们翻译的是否准确。可以说,他们母既是她的引导者又是她的翻译官。由于当时的文献历史久远,很多所用的特殊代词现在的人都已经不为所知了,他常常能为女儿在这方面把把关。张盈盈说,她们夫妻二人也一直在跟着张纯如学习。比如说,她们在四川的时候不知道有安全区,在台湾也没听说过,后来听张纯如说了才知道,她觉得很有意思。


     

    我的相关日志:   2012-01-29 | 在硅谷《继续寻找张纯如》
    2010-12-27 | 在硅谷寻找张纯如
    2010-11-26 | 与硅谷华人创业先驱谈创新
    2010-09-02 | 五十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后悔了吗?
    2007-07-24 | 回忆张纯如——从电影《南京》说起
    2011-05-12 | 郭永怀夫人,20年后再访李佩
    2011-01-31 | 1948年由共产党资助去美国留学的罗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