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迟到的奖励: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

    迟到的奖励: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

    提交: 2012-03-10, 17:13:16 由 王德禄
         2011年底,我完成了《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一书的撰写并提交给湖南教育出版社。因为整理这本书,我对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的命运十分关心。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揭晓,获奖者是谢家麟和吴良镛先生,他们两位都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由此我想到2010年度的获奖者之一师昌绪也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我1988年曾对师昌绪先生进行过采访。由此我查阅了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情况,除了上述三人外,还发现2008年度获奖者徐光宪、2007年度获奖者闵恩泽和2005年度获奖者叶笃正也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

         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开设以来,总共有20位中科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中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有6位,占总数的30%,而且都是2005年后获奖的,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逐年增多的趋势。另外,他们还有一个特征,都是1980年入选的中科院院士。这6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年龄分别是谢家麟92岁、吴良镛90岁、师昌绪91岁、徐光宪89岁、闵恩泽84岁、叶笃正90岁,平均获奖年龄是89岁。这些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为国家奉献了约40载,他们在约90岁高龄获此殊荣,可谓是一份迟到的奖励。对这些科学家来说,除了这个奖励,另外一项大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在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这个奖项的科学家共23位,其中有10位是留美归国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邓稼先、屠守锷、钱学森、郭永怀、杨嘉墀、陈能宽、吴自良、任新民、朱光亚、王希季。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是中国留美学生学成之时,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怀抱着学成归国、建设祖国的心理回到了国内,当时出现了两波回国高潮,第一波是1950年初回国的。这波回国潮中约有1000位科学家回到国内。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进入敌对状态,美国政府开始限制中国留学生回国。日内瓦谈判终于使美国放松了对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限制,1954-1956年出现了第二波回国高潮,这波回国潮中约有200位科学家回到国内。50年代这两波留美归国科学家共有1200人。

         这批留美科学家回国后,做出了很多贡献,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他们在思想改造、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都受到了很多冲击。在文革期间,在中科院的中关村福利楼上贴着一幅大标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几乎所有从海外回国的人都被怀疑成“特务”,当时流行的口头禅是“海外归来是特务,监狱出来是叛徒。基本如此。”根据我掌握的资料,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有很多人被关入监狱,甚至有8人自杀。这批50年代回国的科学家在科学方面也有很多贡献,他们在新学科的建设、科学人才的培养、国防建设和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订方面,尤其是在“两弹一星”的研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从我研究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的角度介绍一下这6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的情况:

         2011年度的获奖者谢家麟,1920年生,天津武清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7年8月赴美留学,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7月初回国。在我研究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过程中,其中有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与谢家麟有关。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进入敌对状态,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摇摆不定,时而鼓励他们回国,时而限制他们回国,时而将他们驱逐出境,直到1951年10月9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发布法令明确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并向申请归国的学理、工、医的中国留学生出示了司法文书。当时乘坐1951年9月20日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的谢家麟等几十位中国留学生正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轮船行至夏威夷,几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人员带着一份名单突然来到船上,将包括谢家麟、王德宝、董彦曾、宋娟娟、孙以实、方琳、张权在内的8位留学生拦截回美国,理由是根据“1918年5月22号通过的法律第225款和美国总统颁布的2523号通告,你离开美国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直至1954年日内瓦会议,经谈判美国对扣留中国学生的问题作出了让步,1955年初,谢家麟接到美国移民局来信,要他在做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做出选择。谢家麟选择了回国!

         2011年度的获奖者吴良镛,1922年生,南京人。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吴老与我的职业有些关系。2004年,我作为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吴老是首席科学家,我是产业布局组组长。在这次合作中,我有机会多次向吴老请教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有关问题。在那段时间我与吴老经常见面,在向刘淇和王岐山汇报时,只有我们俩发言,他代表总体组,我代表产业组。那时我还不知道吴老是50年代的回国留美科学家。这次他获奖后,我才知道

         2010年度的获奖者师昌绪,1920年生,河北徐水人。物理冶金学和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9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6月回国。在《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中收录了我1988年10月对师老的采访资料。在美国留学期间,师老因为主持过美国空军基地的“超高强度钢”课题,1952年申请回国时美国移民局限制他离开美国国境。为了争取早日回国,中国留学生向美国各方人士寻求援助,他们甚至给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师老就是那些活动的组织者之一。1954年,师老还在美国接受了《基督教箴言报》的专访,向媒体表达了自己回国的愿望,并连同照片一起被刊登在报纸上。日内瓦会议谈判后,美国同意中国政府分批释放被扣留的中国留学生,1955年4月有76人被允许回国,师老就在这份名单上。他是乘坐1955年6月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的。上世纪90年代,我经常在中国新材料年会和《中国新材料》杂志编委会会议上与师老见面,我多次向他请教新材料的有关问题。

         2008年度的获奖者徐光宪,1920年生,浙江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

         2007年度的获奖者闵恩泽,1924年生,成都人人。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

         2005年度的获奖者叶笃正,1916年生,安徽安庆人。气象学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1943年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叶笃正曾经是浙江大学教授,也是我的老师许良英的前辈,许良英经常给我讲叶笃正先生刚正不阿的故事。叶笃正曾获得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终生成就奖。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