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区域竞争的核心是“瞪羚企业”'

    区域竞争的核心是“瞪羚企业”

    提交: 2012-03-26, 01:24:47 由 王德禄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竞争

         在全球化尚未来临之前,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方面相对封闭,不仅使得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难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还使得一些国家由于产业同构难以发挥比较优势。这期间,国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商品竞争及其背后的企业价值链之争,而企业创新则构了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

         进入全球化初期,随着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以及科技全球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加速在全球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导致出现了“平坦的世界”。这一阶段,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凭借对一个或几个领域较强的控制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迅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不仅将产品级竞争推向产业及竞争,还将企业价值链之争上升为产业价值链之争。但是,跨国公司在产业价值链分解及梯度转移过程中,“大脑、躯干、四肢”逐步分散,世界依然“平坦”。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企业单打独斗的竞争路线及封闭式的创新模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通过生产要素的专业集聚及空间融合获取溢出效应。此后,一些注重区域个性的地区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分解加强区域价值链的空间集聚,不仅培育出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还率先成为“平坦世界”上的“尖峰”。这期间,区域价值链上升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而区域创新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迅速崛起的诀窍。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竞争层级逐步产品竞争、产业组织竞争向区域竞争转换,竞争范围逐步从企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向区域价值链拓展,以及增长动力逐步从企业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区域创新演进,一个地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率先实现突围,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区域个性化是否更加突出。而这种个性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从存量角度来看,大企业是区域个性的直接体现。在区域崛起的过程中,大企业往往凭借对技术、资本或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以终端产品创新为牵引、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契机或以资本联合为纽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成为区域个性的直接体现。

         从流量角度来看,“瞪羚企业”是区域个性的根本体现。这因为,当大量瞪羚出现在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某一环节、领域时,表明该地区出现了细分的产业模块;当某一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中出现了大量瞪羚,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先兆;而当大量瞪羚出现,就意味着各类资源快速流向新兴产业、新型模块、新型业态。这种潜在的潮流,相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则是一个区域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

     

    二、“瞪羚企业”是这样的

         硅谷对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有一个特殊的称谓——“瞪羚企业”,因为它们具有与“瞪羚”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这样的企业,不仅年增长速度可以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还可以迅速实现IPO。具体而言,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成长速度快:凭借长板优势实现井喷式、裂变式增长。瞪羚企业往往依靠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超越一般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以超越常规的速度在飞快成长。如德勤中国2011年发布第七届“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结果,晋身前5名的公司2011年平均增长率为7759%,所有入选企业的平均增长率为1186%。

        二是创新能力强:研发原创性技术,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瞪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唯一的出路是靠创新寻找其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拥有领军创新人才、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如中关村2010年“瞪羚企业”中,康龙化成、碧水源、亿览在线等皆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而乐金电子、保诺科技、康龙化成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92.2%、75.3%和86.6%。另一方面,“瞪羚企业”往往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改变行业景框、设定新的游戏规则、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顾客需求进行价值创新。如凡客诚品自2007年10成立以来,加速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不开设线下门店,将生产物流全部外包以缩减成本,通过IT技术及互联网串起上下游产业链,利用信息流指挥合作伙伴,并将库存分散给合作伙伴,使自己的库存量降到最低,构架出 “轻资产运营模式”。2009年,以三年29576.86%的销售收入增长率获得当年“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区500强”第一名。

        三是专业领域新:把握细分产业领域,从价值链高端切入。 “瞪羚企业”往往通过产业细分及集中一点的战略,在产业价值链分解及融合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切入点,并获取立身之地及竞争优势。如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聚焦水处理技术,先后开发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技术,先后解决了膜生物反应器三大国际技术难题,将我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打入进世界前三强,成为我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奠基者。该公司于2010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一度成为创业板股价最高的上市公司。

        四是发展潜力大:掌握战略制高点的小巨人或者隐形冠军。围绕新兴领域创业、从产业价值链高端切入、借助原创技术屏蔽竞争、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拥有领军人才、第一个“吃螃蟹”的先入为主效应、独特的客户资源、“烧钱”的资本优势等等,都是“瞪羚企业”的一般表征。而这些表征往往就是“瞪羚企业”掌握产业发展或行业发展战略制高点的主要依托,还是“瞪羚企业”能够成为行业小巨人或者隐形冠军的根本原因,更是“瞪羚企业”向原有产业价值链及行业领先企业挑战的重要武器。

     

    三、将“瞪羚企业”作为塑造区域个性的核心

         “瞪羚企业”作为一种历经“死亡谷”、进入高成长期、迈向做大做强的绩优股,是整个创新创业链条上承前启后的中场力量。“瞪羚企业”的多寡能反映一个产业的发展阶段与水平,“瞪羚企业”的结构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及潜力,需要引起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是建立以“瞪羚企业”为核心的区域竞争指标族。“瞪羚企业”数的多少及增长率,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区域的创业企业数,创业企业数的基数越大,才能培育养出更多的“瞪羚企业”;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上市企业数,“瞪羚企业”的基数越大,才能培育养出更多的上市公司。所以,在将“瞪羚企业”纳入区域竞争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把“瞪羚企业”数作为核心指标,还要将创业企业数、上市企业数作为重要指标。

        二是结合现有“瞪羚企业”情况塑造区域个性。塑造区域个性,要立足于各产业领域现有“瞪羚企业”的总体数量及发展水平。“瞪羚企业”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地区在该领域经过长期、大量的企业试错及产业试错,并在行业经验、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和成果。如果在一个没有“瞪羚企业”的领域寻求区域个性,则难以真正塑造出区域个性。

        三是围绕“瞪羚企业”关键问题展开高效对接。对于处于成长期的“瞪羚企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与支持,就会成为长不大、死不了的“小老头”企业,迫切需要围绕“瞪羚企业”在技术、投融资、战略管理、市场开拓等关键价值链条展开高效对接。这种对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对接,借助财政科技投入提供政产学研介一体的系统支持,解决研发投入从何而来、技术路线如何确定、产学研如何实施等问题;二是资金对接,建立健全覆盖技术创新全链条的投融资体系,解决如何融资、如何“烧钱”、如何上市等问题;三是知识对接,通过咨询为企业厘定发展战略、优化商业模式、破解管理难题,解决做什么、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等问题。


     

    我的相关日志: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2-03-06 | 战略:视野越宽,领域越窄
    2012-02-01 | 吴英案显示中国死刑门槛过低
    2011-12-30 | 做市商制度是深化市场经济的一种制度安排
    2011-12-22 | 在宁波“大宗商品试点班”的讲课
    2011-12-17 | 让公平与透明的阳光照进垄断行业
    2011-12-09 | 强调创新,就要抓创新服务业
    2011-09-02 | 中文知识该如何管理
    2011-08-19 | “民办的和平”与全球治理
    2011-08-05 | 关于宁波发展大宗商品的思考和建议
    2011-06-17 | 宁波为何缺少高成长企业集群
    2011-12-28 | 怎样看待城市的森林与矿产
    2011-09-22 | 新经济,新徽商
    2011-06-20 | 创新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核心
    2011-06-15 | “产业主导权”及其路径
    2011-04-05 | 中国应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
    2011-03-24 | 高新区:新产业新空间
    2011-03-21 | 要把物联网发展成原创性新兴产业
    2011-01-24 | 大陆最应该学习台湾的是产业研究
    2010-05-15 | 认清“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
    2007-12-19 | 中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需分步推进
    2007-08-24 | 野山坡
    2007-08-24 | 向高端演进:沿“价值链”爬坡——中国高新区向高端发展的路径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