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人脉、原创、自由与链接'

    人脉、原创、自由与链接

    提交: 2012-04-19, 17:53:32 由 王德禄
         2012年4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为我的新书《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办了一期学术研讨沙龙。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教授主持,我与赵慕兰主讲,科技部火炬中心杨跃承主任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做点评。在赵慕兰介绍了《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后,我做了关于本书中心思想的演讲,题目是:《人脉、原创、自由与链接》。

         一、人脉  先谈谈人脉,经常有人问我,你这本书写的人脉是不是中国人搞的那套关系学。我说,不是,但也是。事实上,在《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这本书整个的探索过程中,都没有涉及中国“关系学”庸俗的一面,而是探讨了人脉关系积极的一面,将研究视角放在了人脉对创业成功的作用上。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的关系学如果强调积极正面的一面,摒弃其庸俗的一面,会对新经济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硅谷的能量能辐射至世界各地,主要是依赖人脉的作用。我们发展新经济依靠硅谷辐射出的力量,这应该是一个生态地学习硅谷的过程,而人脉可以说是这个生态的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生态的学习过程呢?基本上,硅谷的区域辐射是遵循这样的机理开展的:首先辐射地的移民在硅谷形成移民社区,移民社区中有许多创业者,其中一些成为创业家在硅谷获得巨大成功。硅谷成功的创业者到辐射地进行跨区域创业,辐射地和硅谷形成清晰的产业联系。新竹、班加罗尔、中关村全都是遵循这种硅谷辐射机理发展起来的。现在世界很多地方想学习硅谷,如果不能做到生态地学习硅谷,而依旧机械地学习硅谷,就不可能成功。

         人脉网络中承载的内容或要素就是人、钱、技术,并且,这三者应该是“循环”的,在这方面,硅谷是最成功的。我多次访问硅谷,发现硅谷的高校为硅谷培育了许多高素质的员工和创业者;硅谷的高校又十分的开放,吸引了很多创业成功企业家返回斯坦福——像这样从产业界返回高校的咨询教授占了教授人数约一半,形成了人的循环。大学衍生企业、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大学与企业合作研发将大学的技术流向企业,创造了价值。与此同时,硅谷的产业界的动向和技术需求,也通过大学教师和多种方式的合作反馈到大学,从而影响大学的科研与教学方向,由此完成了技术的循环。在资金循环方面,在硅谷涌现了很多伟大的创业者,他们在初创企业时,缺乏资金、技术与经验,但天使投资人则给了他们资金与经验上的帮助。等这些创业者创业成功之后,他们也会开始做天使投资,也会给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经费,从而完成资金的循环。形成了这样的三个循环,就是硅谷最成功的地方。

         二、原创  原创是《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这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我们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都是在做跟随性创新,即,由发达国家承担了创新风险,中国享受跟随战略的收益。但结果是缺乏原创性技术,无法掌握产业主导权,即使在规模上超过发达国家,价值链上也会受制于人。所以,今后三十年我们要做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核心就是原始创新,我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要实现自主创新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重视科学技术,二是重视商业模式,三是思想自由。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提法,在全世界都是很超前的。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重视商业模式这一条,在中国也是较为突出的。当今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中国被国外学者认为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我觉得重商主义也很好,重商主义的结果就是重视商业模式。但是,中国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欠缺,主要的缺点是来自个人的天使投资不发达。因为天使投资是原创之母,天使投资人能更好地挖掘并推动实现创业者原创的思想。至于自主创新的第三个条件就是思想自由,这可能是我们中国目前最欠缺的。

         三、自由  最近,拜登在许多场合都指出,没有自由的中国,是不会有创新的。我也特意发了博客来回应拜登的讲话,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尽管他不了解中国创新的具体情况。拜登的讲话是今年2、3月份,但是去年,即2011年,中国的专利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此外,中国的风投自2006年来也一直是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所以,中国并不是拜登所说的,没有创新。香港大学的许成钢教授也同意我的看法。他说:欧洲、日本、韩国都不是创新经济,创新经济只有美国有。然而,不可小视的是,中国也正在走创新经济的道路,这个从我们的专利和风投情况就可以看出。然而,由于我们中国自由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原始创新。所以,中国只擅长模仿性创新,擅长高铁、大飞机这样的项目。但如果要出个facebook,出个乔布斯,还是很难的。最近出了薄熙来的事件,也是说明我们需要体制改革。所以我认为,中国要想真正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不然我们的自主创新只能是叶公好龙式的创新。

         四、链接  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提倡眼睛向外看的核心就是与世界链接。《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这本书就是在讲硅谷和中关村如何链接。《硅谷指数2010》指出,硅谷成为创新栖息地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全球链接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作用。其中,全球链接能力又是硅谷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核心原因所在。

         中国要想崛起,核心就是要和硅谷这样的世界创新之都、全球的创新高地建立链接。而且,不仅仅是硅谷中关村要链接,全国其他高新区和新兴产业的集聚地也要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与自己产业的全球创新高地去链接。而建立链接依靠的就是跨区域创业与建立人脉。我认为中国能不能崛起,就是看两点:一个是原创——这需要更大程度的改革;另一个是能不能走向全球,和全世界创新高地进行链接。我们中国不但要有一个中关村,还应该能再涌现若干个和中关村一样有活力的地方。只有当中国有若干个原始创新的高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崛起。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12-03-01 | 我2012年2月发的微博
    2012-01-29 | 在硅谷《继续寻找张纯如》
    2012-01-20 | 硅谷能量来自何方?
    2011-11-25 | 离开硅谷,是否还有Facebook
    2011-10-18 | 乔布斯的遗产是“改变世界”的梦想
    2011-10-02 | 自主创新重在文化
    2011-07-25 | 复苏与挑战:硅谷指数2011
    2011-07-13 | 新时期,晋商如何续写传奇
    2011-05-16 | 硅谷的大企业用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2011-03-21 | 要把物联网发展成原创性新兴产业
    2012-03-30 | 对拜登“中美创新论”的反思
    2012-01-18 | 我2011年12月发的微博
    2011-12-09 | 强调创新,就要抓创新服务业
    2011-11-23 | 让东方思辨揭开创新之谜
    2011-11-21 | 战略咨询项目管理的艺术
    2011-11-07 | 腾讯,不要做创新的“杀手”
    2011-09-22 | 新经济,新徽商
    2011-08-15 | 迎接创新全球化的新时代
    2010-03-16 | 2009:金融危机中的硅谷
    2009-06-09 | 医院“收支两条线”是改革的倒退
    2009-05-15 | 医改、教改的正确方向是放大抓小
    2009-04-27 | 从《硅谷指数》看金融危机后的复苏
    2009-03-05 | 访硅谷联合投资董事长拉塞尔·汉考克
    2011-06-10 | 中国的商品分析师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9-04-06 | 大冶要用人脉资源打造“新铜都”
    2009-03-29 | 硅谷两岸华人联手回归中关村
    2009-02-11 | 解读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