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创新创业打造青岛区域个性'

    创新创业打造青岛区域个性

    提交: 2012-05-10, 22:50:53 由 王德禄

    ——在“青岛市领导干部每月一讲”培训会上的演讲

         2012年4月24日,我受青岛市组织部和科技局邀请,在“青岛市领导干部每月一讲”培训会上做了一次演讲,青岛市各委办局、各区县领导干部共300余人参与,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创业打造青岛区域个性”。以下是我的演讲内容:

         很高兴回到青岛。我今天的演讲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全球化与新经济,二是创业——新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孵化——新经济的重要形态,四是集群——新经济的生态摇篮。

        一、全球化与新经济

        (一)创新全球化

         我对外部环境的看法是,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国非常幸运,在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都跟上了,而且取得不错的成就。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是哪里便宜就往哪里去,而创新全球化,则是哪里有新思想、哪里最宜居就到哪里去。所以现在青岛在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转型,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

        (二)新经济三定律:创业、孵化、集群

         创新全球化,一切围绕着人才、科技、商业模式、新思想转。新经济是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转过念头来,我认为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三个方面——创业、孵化、集群。以创业为动力,以孵化为基本形态,以集群为结果。

         新经济中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创业,最有价值的企业不再是百年老店,而是新崛起的新兴企业。百年老店的追求是工业经济的追求,而新经济就是创业、创业、再创业。我在硅谷的最大感触就是,那里存在非常多创业了很多次的人,他们的创业永不停歇。中关村也是,存在大批创业者。而青岛则完全不一样,优秀的人才在政府,他们觉得当官很好,而不是认为有个上市公司很好,而在硅谷,后者是他们的追求的目标。说创业,先说创业的三种类型。中国能够发展,完全是靠着“求生存创业”,但是进入新世纪后,“求发展创业”尤其是留学生创业越来越多,求发展的创业没有温饱的问题,青岛要真正的转变观念,就是要发展求发展的创业。但是最有价值的创业是“求变革创业”,就是对现在的产业、现有的生活方式不满足,通过办公司的形式来实现变革。中国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求变革的创业。求生存的创业最重要的要素是劳动力,求发展的创业最重要的要素是资本,而求变革的创业最重要的要素是创意,这是创业的最高形式,是能改变世界的创业。求变革的创业,要敢干、有想法、敢冒天下之大不,青岛人要做这个创业比较难,既有的观念比较落后,对原创、对想象力比较否定。

         为创业提供全要素服务,就是孵化。青岛现在很重视孵化,确实反映出已经开始重视创业了。孵化,是新经济发展的生物学,在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起了关键作用,孕育新兴产业的诞生,是新兴产业的源头。不仅如此,孵化还已经成为价值链上可以直接创造财富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集群,可以说是新经济发展的生态学。“硅谷是创业的栖息地”,这是典型的生态学语言。只要是集群,就是多业态的企业的集聚,不是物理堆砌。集群体现的特点是适者生存,通过企业试错、产业试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筛选出最优良的企业群体。前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我认为发展新兴产业要搞孵化、要搞集群,但是唯一不能搞的,是产品规划和国家的技术路线图。产业发展靠创业,而不是靠政府,政府要做的,是孵化的规划、引进资源的规划,而不是产品的规划。产业的生态集群使区域有了新的生命力,前二十年的经济是以跨国公司竞争为主导的,现在的经济是以区域竞争为主导的,集群就是区域中有生命的竞争体。青岛要做新兴产业,比如海洋新兴产业,就是要从创业、孵化到集群式发展,形成最有生命力的区域竞争体,要像硅谷一样,让人们一说到IT,就会想到硅谷。

        (三)以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以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世界,是每个区域集群、每个创业者都要关注的事情。最近二十年产业价值链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过去上千年没出现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引发的价值链的变化主要有三种:一是产业价值链的分解,甚至可以说,一个企业所在的产业价值链的环节越细越有前途、越有价值、越有生命力。所以说我们现在做高新区、做产业集群,不能是做工业小区。青岛应该抛弃工业小区的逻辑;二是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就是两个过去完全没有关系的行当融合在了一起;三是既分解又融合,诞生了新的业态。这些变化,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引发的。创业者商业模式创新引发产业价值链分解、融合以及业态创新,引发产业价值链变化,这就是改变世界。

         商业模式,一个核心是怎么赚钱。人类交易方式的演变一共分四个阶段:一是物物交换,二是大规模制造的市场营销,三是通过定制在互动中买卖,四是将买卖嵌入生活方式中。现在的交易已经到了“将买卖嵌入生活方式中”的阶段,中国最值钱的公司都是能引发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硅谷,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改变世界。Google、Facebook,都是这一套逻辑。

         全球化到现在,有这样一个突出的特征:过去是政治家、科学家改变世界,现在是企业家改变世界。因为政治家越来越受到国家边界的束缚,科学家越来越专门化,只有企业家——能跨越国家边界、跨越学科,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去改变世界。

        (四)原创型新兴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青岛应该抓住机会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前三十年,中国一直走的是跟踪创新的路子,不管是海尔、双星,都是别人做,跟着学。中国能不能出现原创型新兴产业,是崛起的关键。中国能不能崛起,不在于海尔能做多大,而在于有多少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乔布斯这样的创业者。我们中国自己也提出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然而原始创新的道路不好走,是由企业试错、产业试错,到新兴产业出现的路径。青岛搞孵化是在支持企业试错,搞集群是在支持产业试错。青岛是有过原始创新产业的,如过去养海带、紫菜,是世界最早的,挪威、日本都派人来学习。然而,青岛今后还能不能再搞出让全世界都来学的产业?现在看来还很遥远。

        (五)打造区域个性:在平坦世界中如何崛起

         前两年有一本书说,“世界是平的”,2007年硅谷指数说,“在平坦世界怎么打造全球的尖峰”。纽约、伦敦、巴黎、硅谷、好莱坞都在“扁平”世界上打造了全球的区域尖峰,在中国,也出现了尖峰,如寿光的蔬菜、义务的小产品、中关村的IT、武汉的光电子。青岛在这个平坦世界上,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是创新,通过创新创业打造区域个性,形成平坦世界中某个领域的尖峰。

        (六)青岛如何打造区域个性

         以2011年为历史转折点,青岛的人均GDP达到了一万一千多美元,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按照钱纳里的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指标,青岛已经步入了后工业社会。可以说,青岛新经济刚刚崛起,正处在起步阶段。

         青岛的新经济之路——打造区域个性,路径是要有三个转变,都不容易。一是大企业主导的经济要向中小企业为主导转变,二是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三是从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变。青岛打造区域个性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要成为中国的创业港湾,二是要成为全球海洋新兴产业高地,三是要成为全球海洋新兴产业创新中心之一。青岛一直是大企业主导的经济,青岛人生活水平很一般,需要改变,青岛和杭州相比,也差得远,大企业主导向小企业主导转变,不是小事。青岛到现在为止,说是重视小企业、重视创业,但是领导未必重视中小企业。首先是法律方面,能不能平等的对待的问题。我举最近硅谷的一个例子,Facebook最近用10亿美金收购了一个13人的小公司Instagram,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在中国,我们的百度,腾讯,成了创新杀手,如果这种创业型企业出现在中国,那些大企业马上就会把他们的人全都挖过来,或派个团队干去模仿,把它打趴下。这反映出一个问题,硅谷的创业者非常尊重创业者、尊重知识产权。Facebook愿意花10亿美金购买一个小公司,而我们青岛却有很多中小企业栽在大公司手里。如果这个事不改变,青岛要通过做孵化器发展新经济,说说好听的可以,成功是很难的。

        二、创业:新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创业者类型

         前面是说创业的三种类型,现在要说的是创业者的类型。创业者类型分为:三代创业者和两种创业者的新趋势,三代创业者包括知识分子创业者、留学生归国创业者、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创业者的新趋势包括系列创业者和跨区域创业者。

         重点说系列创业者、跨区域创业者和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系列创业者,是创业者的新的发展趋势。在创业者的职业生涯中,先后创办了多家企业,这类人被成为系列创业者,他们把企业创办到一定程度之后,或者将企业卖出,或者聘请经理人继续经营企业而自己去创办新企业,系列创业者实际上体现出了创业“专门化、职业化”的特点。在硅谷,这类创业者很多,在中国也已经出现,如王志东、蔡文胜等。可以说,目前中国最有价值的是系列创业者,大多数中国的创业者,把公司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我认为这是企业家不开放导致的。企业能不能成功,是要在关键时候退出,很多问题,都需要专门化来解决。希望青岛能够重视多次创业失败的人,要鼓励他们,因为他们能创办更多更成功的公司。此外,需要贯彻这种系列创业的理念。

         跨区域创业者,在美国更多是叫“移民创业家”,我认为更准确的叫法是跨区域创业家。跨区域创业者又叫做“海鸥”,这类是最有价值的创业者。跨区域创业者在两地生活和工作,能够及时把握最新技术热点和趋势,了解最新商业模式和理念,与两地各类创新资源建立密切联系。这使得跨区域创业者本身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在“飞来飞去”的过程中,跨区域创业者将两地的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甚至承担了产业组织者的角色。

         最后,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硅谷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大公司,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原创新兴产业,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是关键。如诺伊斯创办了Intel公司,催生了集成电路产业;斯蒂夫•乔布斯创办了Apple,推动了个人电脑产业的快速发展;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创办了影响互联网产业发展的Google;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推动了SNS网站的兴起等等。

        (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瞪羚企业的多少

         什么是瞪羚企业?创业取得成功的企业就是瞪羚企业,而创业大部分是不成功的,会遇到死亡谷,当创业企业跨过死亡谷,就成长为瞪羚企业。硅谷的“硅谷指数”、中关村“瞪羚计划”、德勤“高成长企业”都可以看成是直接或间接给瞪羚企业下了定义或判断指标描述。长城所认为,瞪羚企业判断指标有三个,一是销售额基数不低于600万元,二是近三年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三是创业期不超过6年或规模最大不超过3亿元。

    瞪羚企业具有产业领域新、商业模式新、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特点。中国的官员,非常重视骨干企业,然而大企业往往会成为创新的杀手。在美国,只要是大公司,就时刻面临着上法庭的危险,因为美国的《反垄断法》保护中小企业很得力。中国不一样,对大企业太重视。我认为青岛应该要重视瞪羚企业,重视那些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因此要推出“瞪羚计划”,找到青岛最有价值的瞪羚企业。在硅谷指数发布会上,就没有大企业上去演讲,上去演讲的基本上是瞪羚企业,讲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人听得心潮澎湃,青岛让海尔、海信去讲,没有意义。一个区域的新增长点,基本是得益于瞪羚企业,可以这样说,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不是由大企业大公司决定,而是由创业企业、瞪羚企业决定,他们能诞生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三)科技资源集聚城市和宜居城市适合创业

         两类城市适合创业,一类是科技资源集聚城市,另一类是宜居城市。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成都属于科技资源集聚型创业城市,而杭州、青岛、大连、苏州、厦门、深圳属于宜居型创业城市。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城市排行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北京、深圳、上海、杭州、苏州、广州、青岛创业板上市企业数位于前列,而这些城市要么是科技资源集聚型城市、要么是宜居型城市。

         为什么美国科技资源最集中的是波士顿,而硅谷却出现在加州?实际上硅谷的很多思想和理念都来自波士顿。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波士顿非常寒冷,而硅谷阳光充沛、环境优美,所以人们喜欢到硅谷创业。深圳转型之前产业基本上是以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后来决定搞“高交会”,深圳从此转向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深圳有35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创业乐园”。杭州自决定打造创业天堂之始,杭州的组织部每年都要去美国等地物色人才,引入创业人才,现在朱敏等一大批海外创业者都回到了杭州。苏州中小企业非常发达,创业板上市企业12家,原来苏州在做工业园的时候不是按新经济设计的,但是8年前迅速转型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走新经济之路,并取得成功。厦门和青岛拥有自然资源的优势,青岛刚刚开始把重点放在高技术产业,而厦门仍然把重点放在和台湾的合作,还没有真正重视高技术产业。厦门和台湾合作,要走向世界,是走不远的。青岛要转型为以创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城市,就应该重新打造青岛个性。可以说青岛做这个选择,十年之内必会有成果出来。

        三、孵化:新经济的重要形态

        (一)孵化——无处不在的产业组织实践

         在新经济条件下,孵化是呈生态化的,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城市是创业的栖息地,孵化是新兴产业的源头、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实践活动。有一些孵化是间接孵化,如中介组织、服务业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有一些是直接孵化,如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创园、加速器、创业广场、创新驿站、专业园等。孵化器是创业栖息地,是新兴产业的源头。

         政府在孵化器中应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政府的作用在以下四点:一是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二是提升各类孵化机构发展水平及服务水平,三是优化各类主体围绕孵化功能的协同创新机制,四是完善多样化的孵化机构的成长环境。

         孵化最简单的是建楼,但最重要的是在孵化器上面建天使投资网络,而且要把成功创业者吸引到孵化器来做天使投资。创业企业一定要有天使,要不停地对接外部的资源,闷着头创业是会失败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对创业企业至关重要,创业企业至少需要三轮天使投资。如果天使投资网络能够建成,孵化器应该是成功的,政府也就是“创业成功”了。青岛要引导成功的企业家如海尔张瑞敏来做天使投资,这是做孵化器的人第一重要的事,青岛需要风险投资,但是最需要的是天使投资。

        (二)孵化器建设典型城市

         截至到2010年底,北京市经认定的孵化机构109 家。截止到2011年底,经认定的和未经认定的孵化机构场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其中经认定的孵化场地总面积400万平米。在青岛提出建设1000万平米孵化器之后,武汉也提出计划到2016年打造1000万平方米孵化器,在孵企业数要达到10000家。

    目前武汉正在拟定对孵化器建设采用工业地产地价,如果能施行,将对孵化器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青岛应该成为中国的创业港湾

         我认为,青岛应该成为中国的创业港湾,这概念不一定对,有待求证。我的理由是,青岛应从半岛发展成湾区,深圳和硅谷全都是湾区,青岛要开发红岛、开发蓝色硅谷等,如果都要做,那青岛就是要成为一个湾区,而不是半岛。杭州,是中国的创业天堂,对青岛这样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来说,比杭州环境更好、更加适合居住,应该成为中国的创业港湾。青岛能不能以宜居来吸引全球的华人创业、全国的高水平创业,关键还要提高青岛自身的生活水平和人才水平,如果青岛的创业全都要从外地来,创业港湾也是不成立的,创业者来青岛,需要有当地人才的支撑,当然,青岛并不是科技资源匮乏的地方,青岛有“独门”的科技资源优势——海洋产业。

        四、集群:新经济的生态摇篮

        前面说那么多,创业、孵化,就是为了要集群。集群要发展什么?青岛当然是要做海洋产业,但是也不能拘泥于只做海洋产业。青岛海洋产业做什么?是要做新兴的海洋产业。传统海洋产业,一产、二产、三产价值链细分诞生了海洋新兴产业,这个过程是价值链的分解、融合的过程。青岛要打造区域个性,只有海洋新兴产业才能打造青岛的区域个性。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具有国际影响力、个性鲜明区域的崛起,往往是因为抓住了当时新兴产业崛起机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往往出现在当时的新兴产业当中。硅谷、新竹、班加罗尔莫不是如此。

         要做海洋新兴产业,就要做全球链接。《硅谷指数2010》定义的硅谷创新“栖息地”的四个关键因素包括:全球链接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作用。可见“全球链接”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青岛作为发展中的区域,更应该把全球链接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全球链接机制有四个非常关键的点,一是要吸引创新高地的跨区域创业者,二是要吸引创新高地技术来本地转化,三是要吸引创新高地企业来本地投资,四是要加强本地与创新高地的互动。

         在做全球链接之前,首先要绘制全球创新地图,因为链接首先要知道链接到哪里去。要做海洋新兴产业的全球链接,首先就要绘制海洋新兴产业的全球创新地图。综合全球海洋技术实力排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我认为全球有九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高地,分别是旧金山、波士顿、奥斯陆、哈利法克斯、南安普顿、布雷斯特、横滨、釜山、新加坡。

         那么,青岛开展海洋新兴产业全球链接,就是要放眼国际,链接全球海洋技术、人才、资本。我认为青岛的海洋新兴产业全球链接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的点。一是链接的核心——吸引跨区域创业,包括留学生创业者或团队、移民创业家、创新高地企业来青岛设分公司等;二是链接的关键要素,包括吸引创新高地技术来青岛转化、引进若干名科学家成立世界级的海洋研究所、引进一批海洋产业国际知名实验室等;三是打造链接的主要平台,如构建全球最著名且规模最大的海洋产业孵化器、建立链接的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到全球创新高地设立全球办公室、举办全球海洋经济研讨大会或论坛、举办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举办全球海洋经济交易会等。

         今天说这么多,都是由于青岛要搞1000万平米孵化器引发的,因为这个决定意味着青岛正在战略转型,打造新经济的城市。我建议,青岛要打造成为中国的创业港湾,走创业——孵化——集群之路,成为全球海洋新兴产业高地、全球海洋新兴产业创新中心之一。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11-12-26 | 以创业升级带动孵化器升级
    2011-12-12 | 怎样看待《中国人来了》
    2011-10-15 | 中国创业进入新的阶段
    2011-10-02 | 自主创新重在文化
    2011-09-22 | 新经济,新徽商
    2011-08-08 | 自主创新:高新区战略提升
    2011-07-13 | 新时期,晋商如何续写传奇
    2011-06-17 | 宁波为何缺少高成长企业集群
    2011-06-13 | 晋商如何再创业
    2011-04-18 | 大学科技园该怎么办?
    2012-03-30 | 对拜登“中美创新论”的反思
    2012-03-23 | 岗位描述精准——提高招聘的靶向性
    2011-09-05 | 中国稀土应该争取怎样的话语权
    2011-07-18 | 拜访李锐
    2011-06-22 | 城市规划要加强战略性研究
    2011-02-18 | 与宁波市领导谈发展模式
    2010-11-04 |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选准模式
    2010-05-31 | 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
    2012-01-26 | Napa山谷的Jarvis酒庄之行
    2010-10-12 | 我的下乡故事之二:告状
    2010-10-05 | 1斤8两白酒:我的“破坏性实验”的最大酒值
    2010-02-19 | 将中国饺子推向世界
    2010-02-12 | 我记忆中的春节
    2009-12-21 | 香港的浅水湾
    2009-12-14 | 香港有个长洲岛
    2009-08-05 | 金融危机下看中日韩
    2010-07-22 | 区域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前提
    2010-03-26 | 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跨越式转变
    2010-03-08 | 硅谷归来话产权
    2009-07-31 | 创业板就是高风险,要谨慎入市
    2009-06-25 | 新的创业者仍然商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