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重返母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重返母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提交: 2013-07-01, 22:47:18 由 王德禄
         2013年5月27日,我应母校——中国石油大学的邀请,回到母校新址——青岛,为学生们做了《我的大学给了我什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演讲。

     

          2012年,我们原华东石油学院基础部七七级4个师资班大学生毕业30周年,于8月18~19日返校,到了青岛校区。为了这次聚会,我特意做了一本小册子献给大学毕业三十年——《华东石油学院基础部物理师资班七七级王德禄》,收录了我最近几年写的回忆大学生活的文章:2007年写的《大学梦,我的1977》,2008年写的《77级大学生用餐制度的变化》,2012年写的《1982:我的大学毕业》和《毕业三十年,回忆我的大学》。在毕业三十年座谈会上,我作了《我的大学给了我什么》的发言,其中讲到我的大学给了我三样东西:独立的人格、科学方法和人脉关系。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还是“大学给了我什么”?并且要结合我的职业生涯,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我讲三个主题:一、独立人格与职业生涯,二、科学方法与咨询人生,三、人脉关系与下海创业。

     

     

    一、独立人格与职业生涯

     

    1.1大学与独立人格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我们七七级的学生是在怎样的没有自我的极端异化的环境之下长起来的。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要么不上课,要上课就以政治学习为主,谈不上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当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们就做了一些反思,自我意识也开始萌芽。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有很多讨论,第一个是潘晓的《人为什么活着》。这篇文章在全中国的年轻人中产生很大反响。现在大家可能不理解,但当时因为有很多迷茫,所以也产生了很多反思。七七级同学的大学四年基本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序幕拉开的四年,也是年轻人反思比较多、比较深入的四年。在这四年中,我看了很多书,参与各种社会问题的考论。所以,大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反思觉悟、独立人格觉醒的时期。

     

    1.2独立人格与我的职业选择

         在准备这次演讲的时候,我想起五次对我一生而言有重要意义的转折:上高中、上大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创业。所谓独立人格,恰恰是在职业选择的关键时候体现出来的。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性格的核心是独立的人格。今天我要讲讲我大学分配的故事和我创业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都与我的性格和独立人格有关系。

         对我们七七级来说,毕业分配几乎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主要是由领导按计划给你分配到一个具体单位。分配给我的地方是河北涿州石油部的物探局。我走的时候和我们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表示不愿接受到这个地方,因为没有选择余地,我只能去看看。我打好招呼,如果不好,我要回学校,要求重新分配。我们辅导员觉得很为难,因为在那个时代,同学不但要接受分配,而且不能提出异议,所以我提出异议让学校很头疼。我想这可能是我的性格。我到了物探局之后发生了很多故事。一开始报道的时候,分配我去中学教书,我不同意,提出要去物探局的电视大学。人事处说要研究研究,让我在宾馆里住下。对于人事处来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因为那时的年轻人都是服从分配的。我在宾馆一住就整整一个月,最后终于通知我,同意我去电大。这件事使我在物探局上上下下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认为我这个人“炸刺儿”。但是开始工作以后,领导发现我很敬业,工作很好,口碑也很好。

         第二个故事是我下海的故事。80年代末,我在中科院科技政策所工作。1989年以后,我在北京的朋友们纷纷出国,他们也劝我尽快出国。我经过很深入的思考,主观上非常清晰地作出决策:要到市场上去,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下海至今20年,我参与了民营企业崛起的过程,参与了中国高新区和很多新兴区域的崛起过程,参与了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

         今天和同学们交流,我觉得可能更多地要谈一谈我如何见证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在20年咨询过程中,我和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比如刘永好、史玉柱、柳传志、段永基等,都有较好的关系。我的咨询也是和这一代企业家共同成长的过程。对于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我的作用好像更像职业发展的导航员。记得北大召开首届职业生涯发展论坛,请我去做主题演讲。没想到我讲得很有感觉,听众评价也很好。我后来也认为,我在青年人做企业创业方面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和理论的探索,比如我和一个企业家交流的时候,除了谈他的业务方向,实际上是在默默观察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和商人的潜质各占多少。

     

    1.3我所理解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认为现在说的中国人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最传统的还是我们山东人孔夫子。他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到现在还是有用的。但中国学生追求的东西,比西方学生追求的东西还更高,所以最大的理想在中国文化中有三个:立言、立功、立德。不管你在中国经商、从政还是搞艺术,这三个东西是根深蒂固的,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很容易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对中国人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儒、道、释。儒家精神对创业有积极的影响;道家对规律有更多的把握,所以他叫敬业;佛教叫消业,是说你不管取得多大成绩都要回归到本我。从创业到敬业再到消业,其中有很强的哲学意义。儒、道、释看起来很深奥,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大学生,更应该该多理解儒、道、释的基本理念。

         人的知识有三种,第一种是书本上的知识,这个作用越来越小;第二种是工作经验,这个也有很大局限性;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是见识。见识是什么?就是经过的事、见过的世面。人的水平高低,主要在见识。对于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毕业、职业选择这一阶段,是增加见识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去求职、去和各种人交流你未来的职业选择,是你增加见识的最好途径。希望大家多去参加面试,到不同的公司去看看。

         既然说到职业生涯,就要说说职业生涯里面最主要的上升通道。上升通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关系,领导、同事、亲戚都是你上升通道把握的最主要的关系。给你台阶让你上升,不会是不认识你的人,也不会是和你不相关的人,一定是和你相关的人。很多学生对父母说的话很反感,可以反感,因为你要进步。但是当你去找你自己的上升通道的时候,尽量动用自己身边的一切关系。

         上升通道还有另外三个环节很关键,第一是机遇,第二是伯乐,第三是神通。一定要有机遇。这个世界是快速变化的,你要在变化的最前端感知变化。如果你有更多的感知,就会遇到新的机遇。在遇到新的机遇时,往往与人脉有关系,能给你提供机遇的就是伯乐,你应该更多地去重视各种人脉关系。说到神通,是指那些在一个领域浸润较深的人所达到的境界。

     

    1.4独立人格与同学们的职业选择

         我这次到石油大学,感觉石油大学的学生们的职业选择和我们那个时候几乎没差别。今年,中石油停止了和石油大学学生签约,取消了200多个名额,很多人将这件事视作一个很大的坏消息告诉我。现在的学生仍然梦寐到石油系统找一个铁饭碗,对此我不以为然。我认为现在在石油产业做事,应该以全球产业链的演变为视角;应该扩展视角,在能源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更要从大宗商品的角度理解石油。至于在能源之外,就有更多、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第一,要以全球石油产业链的演变为视角。我们所从事的石油产业变化很多,主要的是石油产业的组织形式在快速变化,所以石油行业机会很多。石油的全球化给大家很多机会。在90年代,石油系统的改革把石油行业进行主辅分离,油田作为主业,油田服务作为辅业。在我看来,油田改革远未完成,但主辅分离的改革已经为中国石油产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现在全球石油产业价值链在快速分解,中国作为辅业分离出来的各种石油服务迅速走向全球,可以说在世界上每一个采油的地方人都有很多中国人,很多中国的服务公司在进行外包服务。所以我认为在这里面中国人有很多机会,可以说中国的石油人力资源现在是个全球布局的结构。从这样的视角看,我认为同学们的就业机会是全球的,是乐观的。我们在中国的石油系统找工作,很容易成为一个“螺丝钉”。现在大家都想挤进中石油,实际上挤进去也不过是成为一个“螺丝钉”。我们做石油的要有全球眼光,要成为一个高级的石油工程师。一个高级的工程师一定是个空中飞人,要经常去新疆、大庆、中东……,要飞到不同的油田去处理共同的技术问题,而不仅仅是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就能得到锻炼。

         第二,要从石油扩展到能源。你们听到的舆论都说这个世界石油和煤都逐渐的没有了,这个逻辑对不对?也对,但是我们做石油的人一定要看到这个世界之大。人类这几百年挖煤挖油只是人类从地球获取能源的一小点点,世界之大,还早着呢!比如最近新闻记录频道经常播自然界大事记,基本上是说地球的能源交换,人类能把握的只是一小点点。我希望我们学石油的同学不要拘泥在你学的勘探开发,你要有更高的视角,要关心海洋底下,要关心岩石里面,要关心更多的能源形式。最近在石油系统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美国开发成功页岩气。页岩气在美国的成功是典型的创业成功,不是大的油气企业的成功。中国是全球页岩气储量最高的国家,现在中国页岩气的开发也提到了议程。发改委专门制定了页岩气开发的“十二五”规划,很明确地提出了页岩气必须放开。既然是放开,就给围绕页岩气的创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第三,要把石油作为大宗商品。石油方面也有更多的变化,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这就是石油作为大宗商品呈现出更多投资特点。我们的石油学院大部分都在研究石油工程技术,改革开放以后,石油学院开始发展管理专业,这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现在世界上人们关注石油,更多的是在关注价格的变化。去年,我接待了一帮来自美国的基金经理,我当时很震惊,这个团一共三十个人,个个对大宗商品都十分了解,有几个做石油基金的人告诉我,在哪里新发现了多大规模的油田、哪个油田开张了、哪个油田今年在罢工、现在的石油价格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石油作为大宗商品需要的人才很多,中国也有大量的需求。在这些人才中,有四个职位,希望同学们给予关注:一个是基金经理,一个是精算师,一个是分析师,一个是操盘手。现在在华尔街,中国人主要从事精算师的工作,做模型、做投资分析工具比较擅长,也开始有人做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但是做操盘手的还比较少。要知道,这几个职位对石油行业的现状了解比科学家和工程师都要多,他们对价格的敏感比技术人员高100倍。对大宗商品的基金经理,主要要看他的调研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分析师,是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人脉关系;对操盘手,要求更高的是他的心理素质。瞬间挣了一个亿,心如止水,亏了一个亿,也能心如止水,这样的人才能做操盘手。对于过于灵活的中国人,很难做到心如止水。我希望我们学校能涌现出来对石油价格有影响的基金经理、精算师、分析师和操盘手。

     

    二、科学方法与咨询人生

       

    2.1大学与科学方法

         大学给我的最有意义的就是科学方法的训练。李约瑟曾提出一个在理论界很有名的问题,被称作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爱因斯坦对此作了回答,他认为,近代科学一共两个来源:第一个是严谨的欧几里德几何,第二个是用实验来验证假说。这两个方法在欧洲诞生,都没有在中国诞生。西方人学了欧几里得几何往往会震惊,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很严谨,什么事都能逻辑推导。但中国人学了欧几里德几何倒不震惊,因为中国人过于重视综合概括,不重视逻辑的严整性。中国的实验验证也是由于中国人过于重视抽象概念,没有得到发展。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是,当年王阳明格物致知,想格竹子。他格了好多天,人都晕倒了,但是格出来个“致良知”。如果西方博物学家去格竹子的话,就会收集多种竹子的样本,给竹子进行分类、起名。通过对竹子的研究,说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多么的不同。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思想先驱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从此中国进入学习西方的百年历程。我在大学毕业30年后,专门讲了我在大学受的科学训练。我说:“在大学共学习的二十几门课程中,核心课程是物理学和数学。因为我们是物理专业,戈革教授为我们开了力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和统计物理学,冯世瑄为我们开了光学和相对论,乐光尧开了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我们所学的数学也不是一般大学生学的高等数学,我们学的数学分析是数学系开的课程,普通高等数学注重计算技巧,而数学分析注重计算原理。数学分析重点讲为什么积分是可积的,微分是可微的。我记得当时我对老师讲得一些纯概念很感兴趣,在平常谈话中经常使用‘δ’、‘ε’的词语。我们还学了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数学物理方法对我的影响最深,上完课后,我掌握了方法,不需死背公式,考试前不用怎么准备,就能取得较好成绩。这些课程的科学方法严格训练,使得我终生受益。”

     

    2.2科学方法与我的职业生涯

         在我下海的时候,和我同时下海做咨询的大部分是学经济学和管理的,这些人几乎都没成功,而我一个学物理的人却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就是因为我更重视严谨的科学方法。去年我去波士顿考察了几家全世界一流的智库和咨询公司,回来后我信心大增。全世界做智库、做咨询的人,从政治学进入的有,从经济学进入的有,从管理学进入的有,从会计学进入的有。麦肯锡的创始人就是一个学财务出身的,安达信的创始人也是学会计出身的。现在全球一流做智库和咨询的公司,其创始人,我还没找到学物理的人。而我觉得,学物理的人应该在理解新经济、理解变革方面有先天的优势。这可能就意味着我会做成世界有名的咨询公司、智库。

         在我去美国考察咨询公司后,我发现好多老牌咨询公司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咨询公司,新经济时代咨询公司还很少。在知识经济理论传入中国后,我很积极地探索知识经济和物理学以及知识经济和中关村的关系。应该说,我为知识经济在中国落地做了一些贡献。我认为,知识经济的先驱不是经济学家,而是物理学家。他们就是爱因斯坦和玻尔,他们在上世纪之初所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发了科技革命,这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了计算机、激光、DNA等技术革命。这些技术革命也引发人类思想的变化,这就是科学哲学的出现,计算机软件等企业商业模式的创建引发新经济在硅谷出现。现在中国的改革和人类的创新都是在这个前提下开展的。另外,知识经济在1998年引入中国后,我和一帮朋友专门在《科技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知识经济与中关村》,对创业、风险投资、优先购股权、商业模式等一系列新经济的新机制作了探讨。我回学校之前一周,我在中关村创新论坛上发布了创新驱动三方法,分别是80/20/4创意法则、头脑风暴和长板理论。发布之后引起了很大重视。我说的是,大学时代给我产生影响的科学方法至今仍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

         我是1993年下海的,如果说下海之前我作为知识分子参与了中国的思想解放,用的全是大学给我的科学方法。下海后,科学方法对我就更加重要。我成立咨询公司用头脑挣钱,就要更重视方法论。下海20年,我在方法论上一直在探索,这个探索不是在书本上探索,而是在一个一个咨询实践的案例中探索方法论的规律。

     

    2.3关于科学方法给同学们的建议

         从我个人成长的过程,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一定和这个时代是同步的。要深刻地认识你所处的那个时代,因为这样,我对改革开放30年一直不停地思考,也形成了我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对我得以成长、得以走更正确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的。

         我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80年代是思想解放的10年,90年代是民营企业发展的10年,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中国制造崛起的10年。我个人十分幸运,参加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参加90年代民营企业崛起,参加了中国制造的崛起。如果让我给同学们提职业生涯的建议,我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认清时代的发展趋势,找准其中的成长点,让自己投身于成长过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同学们的成长和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中国的走向密切相关。后三十年将会怎样?我去年到美国的时候做了多次演讲,我认为中国的创新经济将在全球崛起。这意味着创业、天使、孵化、瞪羚和集群,这样的经济模式将会使全世界震惊。

         创新经济是什么呢?创新经济是中国原创的吗?中国发展创新经济有什么优势?创新经济是在硅谷原创的,它的核心就是创业,而且是伟大的想法成就伟大的公司。现在中国的创业在全球最为活跃,但是具有伟大想法的创业者还比较少,出自中国的伟大的公司更少。这个使命,我们这代人已经不可能完成了,就需要你们去完成。在硅谷,围绕着伟大想法的天使投资非常发达,高成长企业层出不穷,原创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现在中关村不断涌现高成长企业,在纳斯达克和中国的创业板上市。可以说,在创新经济的道路上,创业和瞪羚企业,中国由于人多都呈现出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中国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制度环境还有比较多的约束,所以伟大的想法、伟大的公司、原创的新兴产业还没有出现。这些都是同学们的机会。我多么希望,我的师弟师妹们能创造出最新的、伟大的公司!

     

    三、人脉关系与下海创业

       

    3.1大学与人脉关系

         我一生的发展都和我在大学里建立的人脉有关,可以说大学老师提高了我的人脉网络层次。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科学家尼尔斯·玻尔的传记,这是因为我的导师是戈革先生。为了写这篇论文,他推荐我去北京,认识了研究爱因斯坦的许良英先生。我后来的发展得到中国这两个学者很大的帮助。这两个人的研究历史也很有意思,他们在文革期间就开始研究爱因斯坦和玻尔。文革时期,做这个研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专心致志,坏处是当时资料不多,得下很大功夫。他们成了研究爱因斯坦和波尔世界级的顶级学者,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我后来之所以能到北京去工作,也和这些人脉有关系。所以,人脉是我成长的核心,他们两人引导我进入了北京的学术圈。80年代,我跟科学史界、社会学界、经济学界、哲学界都有很广泛的联系。

     

    3.2人脉关系与我的职业生涯

         80年代的时候,我在学术界比较活跃。进入90年代以后,我决定下海,到市场经济中寻找知识分子新的出路。我的下海也是从人脉开始。在一个学者向咨询师转变的过程中,我首先参与了一个杂志的创办,这个杂志叫《中国民办科技实业》,我做这个杂志的编辑部主任将近1年,和中关村的民营企业家有了广泛的人脉关系。现在看来,我下海人脉是第一位的。当时很多民营企业家,段永基、柳传志、刘永好、张本正都劝我下海做咨询。可以说,正是这些人脉关系让我顺利下海,取得了成果。

         最近几年,我每年去两次硅谷,用了三年时间写成《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看硅谷、中关村两地的人是怎么联系的。这本书现在在国内很火,书里核心讲的就是跨区域创业。从90年代开始,很多中国留学生归国创业。中国管这些人叫留学生归国创业,在美国叫移民创业家。我经过研究后,觉得应该叫跨区域创业者。可以这样讲,新一代创业者要想成功,越来越需要开阔眼界,越来越需要建立广泛的人脉。

     

    3.3关于人脉关系给同学们的建议

         到硅谷访问,对我刺激最大的是:几乎每个中国的大学在那里都有校友会,而且校友会非常活跃。我当时在那里,每天晚上请8个学校的校友会吃饭,结果连续请了好几天,还没请完。最后只好不请了,总之是很多很多,不但有校友会,还有行业协会,甚至还有同乡会。我总结出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部分是组织社交网络的。比如硅谷华源科技协会,它的历任会长在都是成功的创业者,比如陈宏、朱敏、邓峰等。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回到了中国,而且十分活跃。学生就应该多参加组织活动。比如刚才这个主持人,因为学生会是一个社团,他就可以邀请我来同大家对话。如果他只是一个单独的学生,几乎就不可能。他代表的是石油大学学生会,就有这个可能。所以我希望我们同学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不光是现在,假设将来你到了硅谷或者北京,也要搞个石油大学校友会分会,把校友会里有创业经验、想法的人聚在一起,借机遇、抓人脉。如果你和别人不来往,机会很少会给你。只有去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组织,成为一个组织者,才容易取得创业成功。

         为什么创业者应该去参加一些社团组织呢?这是因为你的创业过程需要大量人脉联系,你越创业越需要,你的需要就给你动力,你愿意去参加社团。而且你还有动力去把企业家请来和你的社团成员交流,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和企业家这样的高端人脉发生职业联系。

         我们在大庆做了个项目,其中做到石油科技服务产业。我们建议大庆高新区应该和全球石油科技产业的高地发生链接。这些高地分别是: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休斯顿、俄克拉荷马,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卡尔加里,法国的巴黎,以及中国的北京。刚才我说,现在全球的石油科技服务,中国人在里面越来越活跃。如果你是学生,你这个假期要到哪去?我建议你去休斯顿、加拿大,埃德蒙顿、卡尔加里……。假设大家有游学的兴趣,有出去看看的想法,尤其是大二大三的学生,我希望你们能去这些地方转一转。到了那,你就会得到很多新的想法。

         中国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加了一句——交一万个朋友。这是一个成功人士所需要的逻辑。但是最近几年我看到犹太人的一句话说得更好:你要走远一点,呆久一点,想深一点。因为只有到处走,你才能有更多的感受。犹太人的“走远一点,呆久一点,想深一点”比中国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大学生来说更好,我希望大家多出去走走,走出去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


     

    我的相关日志:   2012-08-27 | 大学毕业三十年:我的大学给了我什么?
    2012-03-03 | 大宗商品问题首次写入中美联合声明
    2012-02-09 | 1982:我的大学毕业
    2010-06-12 | 在楚格湖边寻找马克里奇的踪迹
    2007-11-02 | 能源产业要着眼于市场化、民营化
    2008-12-24 | 创业型就业与创业型大学
    2013-06-27 | 硅谷2011年新创办企业4万余家的价值何在?
    2013-05-16 | “创业”与“消业”:拜访见濒法师
    2013-04-26 | 与宁波高新区瞪羚座谈
    2013-04-06 | 普特南“自然实在论”与新经济
    2013-04-02 | 2013年3月#创新箴言#汇总
    2013-03-21 | 科技博客:Web2.0时代新事物
    2013-03-08 | 为什么“天使”是原创之母
    2013-03-04 | 新一代孵化器:中国原创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
    2012-12-14 | 第三代孵化器
    2012-10-26 | InnoSpring:中国人在美国创办的孵化器
    2013-06-05 | 拜访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
    2013-05-22 | 在拓墣谈产业原创
    2013-05-10 | 台北行纪
    2013-03-15 | 哈耶克知识论与新经济
    2012-05-21 | 头脑风暴:企业愿景开发工具
    2012-05-16 | 新经济时代的咨询方法论
    2012-03-30 | 对拜登“中美创新论”的反思
    2012-03-23 | 岗位描述精准——提高招聘的靶向性
    2011-09-05 | 中国稀土应该争取怎样的话语权
    2011-07-18 | 拜访李锐
    2008-05-21 | 对王宇璟职业生涯辅导笔记
    2007-04-24 | 中国人的职业生涯——在首届中国职业生涯高峰论坛的讲话
    2007-04-16 | 首届中国职业生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