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7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

    7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

    提交: 2013-07-29, 00:41:26 由 王德禄

         2013年6月26日,“《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一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2013年4月出版,并收录于《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中。因为整理这本书,我对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的命运十分关心。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获奖者之一郑哲敏先生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由此我想到2011年的获奖者谢家麟和吴良镛也是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我对此很感兴趣,查阅了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情况。

         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开设以来,共有22位中科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中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有7位,占总数的31.8%。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2005年后获奖;二是,1980年入选中科院院士;三是,平均获奖年龄为89岁。这些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为国家奉献了约40载,他们在约90岁高龄获此殊荣,可谓是一份迟到的奖励。

    2005-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名单

    年度

    获奖人

    2005年

    叶笃正(留美归国)、吴孟超

    2006年

    李振声

    2007年

    闵恩泽(留美归国)、吴征镒

    2008年

    王忠诚、徐光宪(留美归国)

    2009年

    谷超豪、孙家栋

    2010年

    师昌绪(留美归国)、王振义

    2011年

    吴良镛(留美归国)、谢家麟(留美归国)

    2012年

    郑哲敏(留美归国)、王小谟

     

    7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留美归国科学家情况

    获奖人

    领域头衔

    曾任职单位

    院士头衔(当选时间)

    获奖年龄

    叶笃正

    气象学家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院士(1980)

    90

    闵恩泽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科院院士(1980)、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

    84

    徐光宪

    化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中科院院士(1980)

    89

    师昌绪

    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

    中科院院士(1980)、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

    91

    吴良镛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科院院士(1980)、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

    90

    谢家麟

    加速器物理学家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

    中科院院士(1980)

    92

    郑哲敏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中科院力学所所长

    中科院院士(1980)、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

    89

     

         下面从我研究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的角度介绍一下这7位获奖科学家的情况:

         2005年度的获奖者叶笃正,1916年生,安徽安庆人。气象学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荣获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终生成就奖。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国际永久编号第27895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叶笃正星”。1941年获西南联合大学学士学位,1943年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留学,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C.G.罗斯贝,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并留在美国做研究工作。后拒绝美国气象局的高新挽留,谢绝一位当初曾极力劝阻回国的同学的好意,1950年10月回国。在央视国际采访叶笃正的报道中,叶笃正谈到,40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很厉害。叶笃正的一个同学要到芝加哥找房子,他到大学附近的旅馆给同学订一个。叶笃正进去以后,到了柜台上,跟工作人员说要订房间,那人说“We have no Chinese room”。叶笃正说现在想起那个人说话的神情和语气,还是愤怒得一塌糊涂。他认为,美国人骂他本人,他还不那么在乎,但是说没有中国人的房子,而不是说没有他的房子。这让他感到太难过了!文革开始后,叶笃正在实验室工作期间遇到了麻烦,主要是因为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红卫兵说他把学生带坏了,认为他把资产阶级的思想带给了学生。另一件事情是,因为从美国留学回来,被当成“特务”,受到管制,并接受审问。“当时他就问我,他说你在美国是工作很好,我说是的;他说你的那个论文啊怎么怎么样,我说是的;他说你自己单独住很大一所房子,Aparpment,我说是的;他说你的工资又那么多,我说是的;他说你在那儿地位也很好,我说是的。底下他接着来了,他说你回来干什么,你回来你不当特务,你回来干什么,没带了美国的特务的任务,让你对中国做特务的事情,你回来干什么。”

         2007年度的获奖者闵恩泽,1924年生,成都人,夫人陆婉珍(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参加工作。在《访谈录》一书中,何炳林曾回忆,当时他们在美国住的很近。有资料显示,在美国限制中国留学生回国之际,闵恩泽托朋友在香港找了一份工作,条件是9个月以后辗转回大陆。1955年10月回国。

         2008年度的获奖者徐光宪,1920年生,浙江上虞人,夫人高小霞(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在美国留学期间,徐光宪是“留美科协”成员,并且是纽约分会负责人之一。在《访谈录》一书中,姜圣阶曾提到,他和徐光宪是哥伦比亚大学同学,有过接触。有资料显示,徐光宪参加了“新文化学会”和“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同学会”。

         2010年度的获奖者师昌绪,1920年生,河北徐水人。物理冶金学和材料科学家,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8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6月回国。在《访谈录》一书中收录了我1988年10月对师昌绪的采访资料。在美国留学期间,师昌绪因为主持过美国空军基地的“超高强度钢”课题,1952年申请回国时美国移民局限制他离开美国国境。为了争取早日回国,中国留学生向美国各方人士寻求援助,他们甚至给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师昌绪就是那些活动的组织者之一。1954年,他还在美国接受了《基督教箴言报》的专访,向媒体表达了自己回国的愿望,并连同照片一起被刊登在报纸上。日内瓦会议谈判后,美国同意中国政府分批释放被扣留的中国留学生,1955年4月有76人被允许回国,师昌绪就在这份名单上。他是乘坐1955年6月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的。

         2011年度的获奖者吴良镛,1922年生,南京人。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夏赴美留学,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长期从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吴良镛与我的职业有些关系。2004年,我作为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吴良镛是首席科学家,我是产业布局组组长。在这次合作中,我有机会多次向他请教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有关问题。在那段时间我与吴良镛经常见面,在向刘淇和王岐山汇报时,只有我们俩发言,他代表总体组,我代表产业组。那时我还不知道吴良镛是50年代的回国留美科学家。这次他获奖后,我才知道。

         2011年度的获奖者谢家麟,1920年生,天津武清人。物理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7年8月赴美留学,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7月初回国。在我研究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过程中,其中有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与谢家麟有关。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进入敌对状态,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摇摆不定,时而鼓励他们回国,时而限制他们回国,时而将他们驱逐出境,直到1951年10月9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发布法令明确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并向申请归国的学理、工、医的中国留学生出示了司法文书。当时乘坐1951年9月20日的“克利夫兰总统号”回国的谢家麟等几十位中国留学生正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轮船行至夏威夷,几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人员带着一份名单突然来到船上,将包括谢家麟、王德宝、董彦曾、宋娟娟、孙以实、方琳、张权在内的8位留学生拦截回美国,理由是根据“1918年5月22号通过的法律第225款和美国总统颁布的2523号通告,你离开美国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直至1954年日内瓦会议,经谈判美国对扣留中国学生的问题作出了让步,1955年初,谢家麟接到美国移民局来信,要他在做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做出选择。谢家麟选择了回国!

         2012年度的获奖者郑哲敏,1924年生,山东省济南人。爆炸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留校做钱伟长的助教。1948拿到国际扶轮社的留美奖学金赴美留学,194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后师从钱学森继续深造,研究热应力,1952年获博士学位,因回国受阻,选择留校任教。1955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工作至今,历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在《访谈录》一书中,黄茂光曾提到,反右期间,当时中科院力学所内定了几个右派。林鸿荪和郑哲敏也是内定的右派,因为两个人都去过钱伟长家里,中央知道以后,认为这件事要划清界限。钱伟长是民盟的骨干,谁与他有联系,那就犯了大错。


     

    我的相关日志:   2012-03-10 | 迟到的奖励:50年代回国留美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