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学易在川:在成都思考全球两大变革'

    学易在川:在成都思考全球两大变革

    提交: 2014-01-24, 23:23:00 由 王德禄

         2014年1月15日上午,我在成都参加了“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座谈会”,一同参会的有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高新处处长李志远,四川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孟爱国,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等,会上我就成都高新区的创新驱动发表个人看法,主要讲了三点:学易在川,两大变革;管理增长;集群与全球链接。在成都两天我又对成都“茶馆与中国人社交化”作了考察,作为第四点。

         一、  学易在川,全球化两大变革

         一到四川,我马上想起一句古语叫“学易在川”,意思是学习易经要在四川,南怀瑾在青城山学习易经时曾言及此语。学易在川中的易即变易,变易中有三易:恒易、简易和不易,世间万象的核心是变易。现在全球化有两大变革:一是企业商业模式变化;二是产业业态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创造改变世界的大企业,产业业态创新则催生原创性新兴产业。希望成都高新区能够把握这两大变化的规律,出现改变世界的大企业,让原创性产业从成都走向世界。

         二、管理增长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创业。成都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的新模式不够。创业环节的核心变化是原来企业成立后要到孵化器孵化,现在企业成立前首先要打磨想法,要到创业咖啡和创业苗圃中去。孵化器不是创业苗圃,是模糊式成长,一个封闭的成长环境,创业苗圃是一个开放的创业环境,创业苗圃做的最好的是硅谷和波士顿,最典型表现形式就是美国MIT的媒体实验室。

         创业者创业之前要和天使投资做密切的沟通,要打磨项目。现在出现的更多的是变革式创业,需要获得天使投资支持,实现快速增长。成都在创业上做了很多事情,以前的创业是发展式创业,现在要发展的是变革式创业。

         苗圃不仅仅是形式,更要做内容,就是培育一大批快速成长企业,要建立苗圃、创客、技术转移、跨区域创业、系列创业者、改变世界的创业者等一整套创业体系,来吸引创业者。

         转型升级核心是增长方式的变化,在高新区切忌以规上企业、规下企业,大中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来划分企业,这都是传统工业的说法。成都创业方面最大问题是缺乏对成长的管理,对于高新区来说,关注增长的核心是关注瞪羚企业,要看每年瞪羚企业的数量,每年瞪羚企业的增长速度。中关村十年前就开始探索,一是抓瞪羚企业,二是抓每年过亿的企业数,2013年中关村新增过亿企业数目是300多家,几乎每天一家。希望成都高新区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成长,关注瞪羚企业,发现之后要积极予以政策倾斜,扶持其快速成长壮大。

         三、集群与全球链接

         集群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需要打造区域个性,全世界以创业为主的创新中心有三个——硅谷、中关村、以色列。武汉是全世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大学生人数是波士顿城市的人口,这都是区域个性。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定要找到成都鲜明的区域个性,要在全球视野下建设,在全球化视野中寻找机会,所以这次做成都创新示范区,也要找到成都的个性。

         成都的招商引资做的很好。新经济下的招商引资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价值链变化越来越复杂,业态创新频繁,能否以最新的业态招引到最好的公司;二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从创业到想法向前提,招商引资的路子也要向前走。现在的招商引资应该是在全球范围内招到更多高成长的科技型小企业。我在德国乡下,看到很多小企业为西门子一家企业供货。以色列等地的科技型小企业,技术水平很高,但市场很窄,向中国输出技术产品愿望很强烈,应予以重点关注。成都高新区全球链接的重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找到高成长的科技中小企业,然后在成都成长起来,不要总盯着五百强,重点要盯着五百强的供货商,盯着小企业,盯着创业者。

         四、  茶馆与中国人社交化

         我1月15日晚在成都宽窄巷子的一家书店淘到一本《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作者王笛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他认为中国的茶馆跟欧洲的咖啡馆、美国的酒吧一样,都是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空间。在社交化的今天,读这本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和成都高新区的人交谈过程中,我又了解到成都的茶馆很有特色,不仅提供茶水,还提供餐饮,现在有些人整天泡在茶馆里,以茶馆作为工作地点。我认为这种现象很值得研究。成都高新区应该重视成都的茶馆文化,将其作为成都特色的创业苗圃,打造高级别的创业茶馆,成为头脑风暴会的重要场所。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14-01-05 | 德国人适合创业吗?
    2013-10-21 | 在宁波讨论应用教育发展
    2013-10-08 | 新经济的一种新解读:创业-孵化-集群
    2013-09-18 | 满月,生命诞生的中国式仪式
    2013-08-10 |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鼻祖
    2013-08-01 | 中国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与未来
    2013-07-04 | 重返母校:与师弟师妹交流
    2013-07-01 | 重返母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2013-06-27 | 硅谷2011年新创办企业4万余家的价值何在?
    2013-05-16 | “创业”与“消业”:拜访见濒法师
    2013-07-15 | 新升级高新区如何发展
    2013-04-26 | 与宁波高新区瞪羚座谈
    2011-10-15 | 中国创业进入新的阶段
    2011-10-02 | 自主创新重在文化
    2011-08-15 | 迎接创新全球化的新时代
    2011-08-08 | 自主创新:高新区战略提升
    2011-04-15 | 省级高新区升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性安排
    2010-11-17 | 萨特米尔:中关村的发展出人意料
    2010-10-16 | 到广东对高新区培训
    2009-06-17 | 什邡将在灾后重建中实现产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