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王德禄

  • 固定链接 '我看《邓小平时代》'

    我看《邓小平时代》

    提交: 2014-01-27, 00:00:04 由 王德禄

         2013年1月12日上午,胡耀邦思想史料网和炎黄春秋杂志社在长城所第一会议室召开了“傅高义教授《邓小平时代》座谈会”,傅高义、胡德平、林京耀、马立诚、雷颐、吴伟、陈坡、丁东、张鸣、李胜平、吴思、徐庆全、刘志光等人,长城所武文生和我都参加了座谈会,我的发言主要谈了两点:一、邓小平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二、邓小平给中国最大的遗产是实用主义、经验主义。

    一、邓小平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时代有两个时代主题,一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另一个是新技术革命问题,而这两个问题都和胡耀邦、赵紫阳关系密切。

         邓小平是一个不爱在前台张罗的人,真正在这个时代前台的人是胡耀邦、赵紫阳,说邓小平时代不能离开胡赵来说邓。如果离开胡赵来说邓,就失去了现代性,容易把邓小平理解为精通权谋的东方帝王。

    我之前曾说过胡耀邦才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源于他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的认识方面。毛泽东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这个主题是与阶级斗争为纲是一致的,胡耀邦是首先对中共传统的时代主题做出反思并否定的。

         胡耀邦是中共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提出者,在当时邓小平还有很强的战争危机感。是胡耀邦一点点影响了邓小平,最后中共才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这件事不是小的细节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事。

         我希望在继续修改这本书的过程中将战争与和平问题说的更加全面,因为这才是时代主题。只有在中共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才有了改革开放,这个是后来所有事情发生的前提,缺少了这一点,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

         如果说对战争与和平判断的问题是以胡为主,那么新技术革命大讨论中赵起的作用很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革命大讨论的意义会越来越大。从某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让中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而新技术革命大讨论使改革开放找到了方向,要让中国向新技术革命方向发展,现在中关村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创业的活跃、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得益于这场大讨论。

    二、邓小平最大的思想遗产

         2012年关于改革方法论有很多讨论,很多人认为现在要进行顶层设计,甚至顶顶层设计,这种意见的核心是否定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不争论”这两点。我在当时对这样的意见持否定态度,我认为我们不能否定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不争论”,这两点就是邓小平给我们留下的最大思想遗产——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我带着这样的观点在2012年年底和刘志光去哈佛大学拜访了傅高义,与他当面讨论了这个议题。

         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一点自古以来就灌输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因此中国意识形态的气氛一直很浓,在毛泽东时代达到了极端,而邓小平是在意识形态很浓的中共体制下,把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应用于改革开放。我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取得改革开放成就全是因为这两个主义,因为在改革开放中遇到问题时,都是按照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原则来办,而不是依照意识形态来解决。

         大家都说邓小平很伟大,我认为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邓小平最大的思想遗产就是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其实这是邓、胡、赵这三个人共同推动的。中国社会第一次进入到以实用主义作为基本观念的一个时代,改革开放30年用实用主义、经验主义治理国家,使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中国现在应该避免意识形态化,还应该坚持“不争论”,任何主义在实际问题面前都是虚弱的,因为国家治理不能靠着一个理想来进行。我去年写了一篇《改革方法论》的文章,试图来理清这些问题,但我觉得还不成熟就没有发表。中国在2013年似乎进入了一个意识形态争论的时期,我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充满了忧虑,还好年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这场争论画了一个句号,在报告中提出“摸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当我看到这样的结论时,感觉还能接受,并被中国的语言魅力所折服,至少经验主义在今后治国理念中能有所保留,邓小平实用主义或者“不争论”的遗产似乎没有被更多的重视。但愿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国继续减少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加实用主义的色彩。


     

    我的相关日志:   2012-11-22 | 对话傅高义
    2012-09-24 | 怀念世纪老人胡绩伟
    2011-11-14 | “民间的和平”与全球治理
    2011-05-18 | 挥之不去的往事:20年后再访李恒德
    2011-01-07 | 在华盛顿范令云家做客
    2010-02-01 | 从师悟道:龚育之是我在智库探索方面的领路人
    2009-11-19 | 奥巴马之行与G2
    2008-07-23 | “深圳19条”带来新希望
    2008-04-15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胡耀邦
    2007-12-14 | 胡耀邦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战略
    2013-02-01 | 许良英的五大贡献
    2011-08-10 | 拜谒胡耀邦墓
    2009-08-22 | 胡耀邦题词与迁安的巨变
    2008-04-26 | 开博周年记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13-03-12 | 李锐谈科学与民主
    2011-07-18 | 拜访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