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华股评网

25889 条 (25889 未读) 共 37

名人博客 名人博客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民间高手 民间高手
总裁博客 总裁博客
机构博客 机构博客
 « 

黄鸣

  • 固定链接 '孔子在里,苏格拉底在外'

    孔子在里,苏格拉底在外

    提交: 2013-08-30, 03:41:55 由 黄鸣博客——商界思想库

    ——中西文化“圈里圈外”之差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三圣人之一,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两千多年前,孔子与苏格拉底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孔子列国讲学颠沛流离,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维护城邦正义,他们对人生真理的积极探究和实践,分别开创了东西方文明的兴盛璀璨局面。虽然孔子的呼号并没能改变社会新秩序建立、周礼崩坏的历史命运,雅典城邦也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但他们的思想却影响至今。然而,起点相似的中西文明却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在后世的传承创新上,尤其是对近、现代政治、经济、科技、学术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天壤之别。本文以小见大,对差异缘由略作初探。

     

    英雄所见略同:“I know I don't know”VS“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据说有一次苏格拉底画了一个圆,并说圆内表示你所知道的东西,圆外表示你未知的知识,你的知识越多,你的知识圆周长就越长,这样表明你接触的未知世界就越多,你就越心存敬畏,越有学习欲望;相反如果你的已知范畴很小,仅仅只是一个小点时,你的知识圆周长趋向于零,也就是说你和未知的世界完全没有接触面,所以你就“无知者无畏”,还以为世界尽在掌控之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有知却越觉得未知的太多,越是无知越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现在很多人有这类表现,比如某些业务员在市场上道听途说了一些所谓的技巧,就以为掌握了营销的真谛,然后不去学习成天幻想着赚钱的春秋美梦,哪有这等好事?又比如一些技术设计研发者,自己总结了一些以前的经验,也确实因此成功过,就觉得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去创新突破了,当遇到新的技术问题时,不自觉又滑入了自己的已知圈子里,在里边搞得晕头转向。

    苏格拉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概括了这种现象:“I know I don't know”——我知我不知。

    我们的先贤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虽然表述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圣贤学习的谦卑心态——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真智慧。

     

    文化创新,结局迥异:“圈内圈外”结果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两位圣人对“知”的见解虽如此相似,但也有分歧,一个叫人多向后看,注重经验反省总结;一个让人多往前走,鼓励探索未知的领域。如果说孔子是过去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思想绚烂的过去,那么苏格拉底则是用思想为我们展示未来的——这里的分歧或许在当时是微乎其微的,但在传承中会产生马太效应般的偏差,导致后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大。在个人层面上,孔子和苏格拉底旗鼓相当,甚至可以说在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方面,孔子取得的成就是苏格拉底难以望其项背的。见我的博文:论语与企业家精神但是在后世的传承发展、对政治、科技、经济的指导支持及影响上,中国文化远比不上西方,吃了个大败仗。原因何在?

    或许,原因就在于中西圣人对知识圆圈的理解差异:中国圣人往往把自己表现得像一个全知,他们的思想往往会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先人把所有的知识都告诉你,在此基础上你再去学习,就像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把知识都囊括在里边,即使我们可以在圆内不断地精耕细作,但终究接触不到圆周之外的更广世界;况且中国传统的保守思想还会把圆外的新思想视为不尊、不敬、甚至是不屑,导致后来的大多数人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一来,人们往往局限在“我知”的那个部分来思考问题,而不能从“我不知”的部分去突破、去创新,思想层次也一直很局限,真正有思想的大“家”也越来越少。

    而西方的圣人多是面向未来,苏格拉底也没有留下多少条条框框,他们几乎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把自己定位在很小的圆圈内,鼓励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就像苏格拉底画的圆,因为对圈外的兴趣远远不会让人陶醉于已知的空间里,圆也越画越大,新事物、新探索也越来越多。这样西方就解决了一个持续创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出像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这样的社会浪潮,也不断诞生麦哲伦、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伟大的时代人物。

     

    “未知”即“未来”,得未来者得天下

    可能是咱民族本身的基因问题,我们习惯于回忆过去的美好,而不太擅长开创未来。阿Q与人斗气时的口头禅是“我的祖上可比你阔多了”——用过去的荣耀掩盖现实的悲惨,这样场景可不少见。

    看看教科书里是怎样吹嘘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再对比一下现在科技领域有哪一个公理定律是用中国人来命名!(我们熟知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安倍定理,欧姆定理,电磁感应、布朗运动、相对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等等,都是外国人的成果)当伽利略可以用“铁球同时落地”来冲破苏格拉底早已画好的知识圆圈,当哥伦布无惧浩渺巨浪勇敢开拓新大陆来冲击古老的天圆地方观念时,西方的科技、社会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此时的我们则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把圣人的思想八股化、枷锁化。如果说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保守封闭的现实表象,那沉醉于已知、排斥“圆外”的思维方式则是我们落后的罪魁祸首——我们败就败在这里。

    我们应该知耻而后勇,过去的只代表过去,无论荣耀或落后,未来的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正如已知的仅是圆圈内部,无论面积是大是小,跳出圈外未知世界的珍珠呼唤你的采掇。我曾说“未知”即“未来”,真正的世事洞明不在于你现在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你是否洞悉社会发展潮流、明了人性基本需求。只有敏锐发觉时代隐性需求,不断突破思想局限,勇敢地走出已知的知识圈外,鼓励创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或许才会缩小中国与西方的差距,甚至我们在某些领域还会引领世界浪潮。比如太阳能产业,中国就标新立异,大放光彩。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味死守祖先留下的火药石油,没有探寻新能源的勇气及行动,那世界将变成怎样?